野“长”出来的石油

时间:2022-10-30 12:51:23

野“长”出来的石油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

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作用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

1.生长迅速。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

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到处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茂盛,对肥水利用率高,在生长期间,可不施化肥和农药,凭它对根状茎上的强大根系能有效地吸取养料。

3.燃烧完全。“芒”在收割时比较干燥,植株体内只会有20%-30%的水分。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大气中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燃烧时就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成本低。芒属作物所产生的能源相当于用油菜籽制作的生物柴油的两倍,但其成本还不及种植油菜的三分之一。

5.产量高。据试验,这种生物燃料作物,每公顷产量高达44吨。如果1公顷平均年“收获”12吨石油,比其他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而且可连续收获多年。

绿色植物将向人们提供越来越多样的化学制品和能源,从能源作物提炼出来的生物柴油可以取代石油,减少人类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因而能源作物的开发与种植,不仅使能源可再生和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也为农业经济的复苏创造契机。能源作物将成为人类开发再生能源的又一新途径。

能源作物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林奇聪在《能源季刊》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每1公顷油菜可生产1200升植物油和1060升的氧气(40个人1年所需的氧气总量)。植物油不仅可供食用,同时只要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可变成生物柴油。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不含硫化物,因此不会形成酸雨现象;另外它可以借由生物分解,避免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开发新能源,期望能在维持工业发展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种植能源作物,不仅可阻止土壤的流失,还可帮助土壤建立新土壤层。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石油”植物。专家们正在进行品种的选择和质量的优化,并准备尽快实行商业化生产。现在,欧洲一些国家已在大规模种植芒属植物,英国打算拿出150万英亩的土地来种植这种生物燃料作物。德国已兴建了一座发电能力为12万千瓦的发电厂,其燃料就是芒属植物、白杨、柳树的混合物和秸杆。

科学家预言,在未来20~30年内,从事耕种的一部分农民将转而生产能源作物,并建立使用“生物燃料”为燃料的发电站。

上一篇:野“自主性”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培优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