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老年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社区干预研究

时间:2022-10-30 12:25:39

某社区老年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社区干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社区干预。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某社区663名老年人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体检结果,了解社区老年人脂肪肝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社区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为49.02%(325/663),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除胆固醇外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性别上,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1%(191/318),高于女性[38.8%(134/34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降低。 结论 社区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脂肪肝组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且有性别、年龄差异。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全科医师针对危险因素发挥其在地理位置、管理方法及熟悉程度方面的优势,使用低成本高效的方法进行社区干预。

[关键词] 老年;脂肪肝;危险因素;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7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6(a)-0119-05

Investig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atty liver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community intervention in one community

WU Aijun1 ZHAO Haiyan2

1.Sijiqi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Jianggan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6, China; 2.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gan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atty liver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community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fatty liver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among 663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in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ty liver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morbidity of fatty liver in elderly people was 49.02% (325/663). Compared with non-fatty liver group, besides cholesterol, the risk factors such as overweight, obesity, hypertension, high blood sugar, hyperlipemia (triglycerides) in fatty liver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P < 0.01). The morbidity of fatty liver in male was 60.1% (191/318), which was higher than female [38.8% (134/345)],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The morbidity of fatty liver increased with age. Conclusion The morbidity of fatty liver is high in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Risk factors in fatty liver group are higher than non-fatty liver group and hav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gender and age. All these risk factors relate to life style, and they are changeable. Aim at its risk fact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play their advantages such as convenient location, efficien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familiarity with patients, using low-cost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conduct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Key words] Geriatric; Fatty liver; Risk factors; Community intervention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随之增长。据估计至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94亿,占人口的29.9%,导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如何采用一种方便、简捷、价廉、高效的卫生服务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之一是脂肪肝,患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位居第二位[1]。脂肪肝后期的脂肪肝性肝炎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阶段,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也发生于老年人[2]。脂肪肝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肝硬化。有研究显示,有脂肪肝的大肠癌患者肝转移低,脂肪肝患者的胃癌肝转移与病情轻重有关[3]。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与行为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关,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早期和个体化干预非常重要[4]。为了做好老年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本研究对2012年某社区参加健康体检的66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脂肪肝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在干预上,发挥全科医师的优势,让老年脂肪肝患者在社区获得方便、简捷、价廉、高效的卫生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来源于2012年某社区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人663名,其中男318名,占47.96%;女345名,占52.04%。以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5组,其中60~

1.2 体检项目

身高、体重、血压、生化全套、肿瘤指标、B型超声、心电图。

1.3 诊断标准

1.3.1 脂肪肝

①肝脏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1.3.2 体重指数

按2004年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的建议,超重指BMI 24~

1.3.3 高血压

诊断标准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有高血压病史者。

1.3.4 高血糖

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将空腹血糖≥6.1 mmol/L定义为高血糖,受检者均需空腹至少8 h以上。

1.3.5 高血脂

血三酰甘油≥1.70 mmol/L,血胆固醇≥5.72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检出情况

本社区2012年共有663名老年人参加体检,检出脂肪肝患者325例,患病率为49.02%(325/663)。脂肪肝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超重患病144例,患病率为44.31%(144/325);肥胖患病44例,患病率为13.54%(44/325);高血压患病191例,患病率为58.77%(191/325);高血糖患病127例,患病率为39.08%(127/325);高甘油三酯血症163例,患病率为50.15%(163/325);高胆固醇血症162例,患病率为49.85%(162/325)。除胆固醇外,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各指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脂肪肝组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见表1。

2.2 不同性别脂肪肝检出情况

男性脂肪肝患者191例,患病率为60.1%(191/318),女性脂肪肝患者134例,患病率为38.8%(134/345)。男性与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检出情况

随着年龄增高,脂肪肝患病率降低。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检出情况[n(%)]

3 讨论

在发达国家,脂肪肝是排名第1位的肝病。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二十年在中国的上海和广州等发达地区脂肪肝患病率在15%左右,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位居第2位[5]。脂肪肝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害,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及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脂肪肝(包括脂肪肝性肝炎)和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脂肪肝可能比BMI所反映的总体肥胖和腰围所提示的内脏性肥胖更能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即使体重正常的脂肪肝患者,随访6~15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仍显著增高[6]。

3.1 某社区老年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9.02%。徐海前等[7]2008年调查杭州市企退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为36.5%,本研究远远高于其水平。周芬芳等[8]2012年调查上海松山区脂肪肝患病率为14.7%,本研究与其情况相似,为拆村建居农民,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但本研究患病率远远高于前者。本研究显示,除胆固醇外,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提示脂肪肝组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9-10]。研究表明,脂肪肝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使脂肪肝的风险分别增加1.7、9.1倍;高血压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脂肪肝的风险增加1.8倍;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糖尿病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11]。在性别上,男性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脂肪肝与不良生活方式、较大的生活压力有关[12],也可能与雄激素高,使脂联素水平较低有关。6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和绝经后雌激素降低,雄激素相对增高,使脂联素水平相对降低有关[13]。在年龄上,随着年龄增高,脂肪肝患病率降低。与随着退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趋于健康有关。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关,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社区患者整体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全科医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脂肪肝的潜在危害的认识,注意合理饮食、有效运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才能有效防治脂肪肝,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3.2 全科医师社区干预的优势

①全科医师和患者距离较近,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情况,便于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患者的关系是参与式的。②全科医师对患者实行“六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在进行医疗干预的同时可举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③全科医师对患者的管理具有连续性。在杭州,邦泰及省网预约平台对全科医师开放,使双向转诊落到实处。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能够无缝链接,给全科医师和患者有力的支持。④对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团队管理的方式,团队成员包全科医师、护士、公卫医师及中医医师。团队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3 全科医师社区干预方法

3.3.1健康宣教

目前我国脂肪肝患者对脂肪肝认识不足,防治脂肪肝的一般原则在于健康教育[14]。在健康教育中,团队应充分利用护士的作用。护士首先向脂肪肝患者介绍脂肪肝的概念,肝脂肪变、脂肪肝炎、脂肪肝硬化等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脂肪肝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重点讲解导致脂肪肝的种种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相关脂肪肝是否好转的评价依据;各种检查单的识读等。强调脂肪肝的危害性不仅仅在于其后期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更在于前期无症状时期的隐蔽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个别会谈、电话咨询、定期更新团队健康教育专栏。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率,还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团队讨论、健康资料展览、播放幻灯片及保健技能示范录像。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过程中,对教育者充分利用监督和激励机制,在实行有偿服务的同时还将社区健康教育教学列入医生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鼓励患者主动发问,参与互动,形成双向沟通;了解其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害处,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5]。

3.3.2 饮食指导

3.3.2.1 糖尿病脂肪肝饮食指导。肥胖性糖尿病脂肪肝发生率较高,且肝脂肪的沉着程度与糖尿病控制好坏无关,而与肥胖程度有关。肥胖性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给予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16]。总热量根据其标准体重、病情轻重和不同的工作量而定。其食物成分中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按1.0~2.0 g/kg给予;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60%左右;脂肪一般每天按0.6~0.9 g/kg给予,其比例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热量不足部分以脂肪补充。合理膳食中超重患者应特别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纯糖类食品,面食也应适当控制。对粮食的摄入原则是粗细搭配,品种多样,尽可能吃新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内脏。三餐合理分配: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

3.3.2.2 肥胖性脂肪肝的饮食治疗。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目前采用饥饿疗法及减重饮食疗法。饮食治疗需要有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效果,因此应向患者说明,以取得患者合作。原则上给予低热量饮食,一天总热量应控制在1000~2000 kcal。待体重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后,给予维持体重的热能。重度肥胖性脂肪肝每日供给的热能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为原则,一般供给所需热能的50%,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为800~1300 kcal。重度脂肪肝患者饮食治疗应在医师和营养师的观察和指导下进行,必要时患者需住院治疗。其中食物成分中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6%~25%;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少于30%,重度脂肪肝患者应采用低脂饮食,不宜进食肥肉、肥禽、重油糕点,烹调以植物油为主,少用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动物脂肪;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100~200 g,不宜低于50 g/d,因为过少的碳水化合物也引起脂肪分解不充分而致酮体产生,导致酸中毒的发生。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应来自淀粉类食品,避免蔗糖类食品和甜食。此外,应摄入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因食物纤维素可减少热能的吸收并可增加饱胀感。

3.3.3 运动指导

采用中等程度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积锻炼时间每周至少150 min。锻炼方法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骑自行车、慢跑、游泳等。锻炼可以加快患者肺部氧气交换,提高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患者锻炼过程中注意避免过量,要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方能从运动中获益。鼓励患者采用集体锻炼方式,互相监督,定期监测。

3.3.4 心理干预

患者一旦被诊断为脂肪肝,往往容易产生焦躁和恐惧的心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与治疗。随着脂肪肝宣传的普及,人们越发认识到一旦患上脂肪肝,往往容易发展为其他严重的肝部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17-20]。而且对于脂肪肝,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药物,所以患者容易心情沮丧,甚至消极治疗,导致病情的加重。另外,有的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对其相对忽视,不遵守医护人员的要求,仍旧保持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最终导致病情的恶化。这些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脂肪肝的认识,这种疏忽大意的心态,对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极其不利[21-22]。对于有以上情况的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3.3.4.1 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诉说症状,通过倾听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相应的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及时告知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调畅情志,必要时采用药物控制,实现未病防治、既病防变的目的。

3.3.4.2 认真热情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分析和解释,尽力帮助患者摆脱或减轻疾病的困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顾虑和不必要的抑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信心及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

3.3.4.3 对运动或预防项目坚持良好及症状改善者及时给与鼓励,鼓励其持之以恒,帮助一起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以便长期坚持,同时注意饮食。

3.3.4.4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心理健康、身体功能改善和控制病情发展、早日康复的目的。

3.3.5 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首先是饮酒的患者,酒精对脂肪肝的影响巨大,原则上患者需要戒酒,实在无法戒除的要控制饮酒量。其次是吸烟的患者需要戒烟。另外,饮食习惯也需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不能食用含脂肪量比较高的食物;睡前3 h不再进食;饮食后可散步,有助于消化,但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3.3.6 自我效能方法的运用

在健康教育中,医务人员应将自我效能的方法运用到对患者的传统健康教育中[23-24]。自我效能的方法包括:①激励:让患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自我潜能对疾病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社会支持:脂肪肝的病因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这需要患者家属的日常支持和配合,在患者身边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在对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时,家属也要参与其中,让患者既感到家庭的温暖和谐,又起到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加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③行为疗法:让患者树立正确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同时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让病情成功控制的患者介绍经验。全科医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良性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控制病情。

通过健康教育,医患双方拉近了距离,增强了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促使医务人员要学习预防医学知识、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临床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和仪器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参与时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大增。

3.4 药物治疗

3.4.1 肥胖

肥胖不仅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也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体重非常重要。合并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6~12个月BMI未减少5%以上者,建议谨慎选用二甲双胍、西布曲明等药物二级预防。除非肝衰竭、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重度肥胖患者在药物减肥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考虑消化道手术减肥。

3.4.2 改善胰岛素抵抗

根据临床需要,可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代谢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明显肝损害(转氨酶>3倍以上、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脂肪肝患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媒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及他汀类药以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血管硬化。注意:脂肪肝患者特别是脂肪肝性肝炎患者避免BMI急剧下降,禁用极低热量饮食和空回肠短路手术。

3.4.3 保肝抗感染药物防治肝炎和肝纤维化

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保肝抗感染药物为辅助治疗,用于以下情况:①肝组织学确诊脂肪肝;②临床特征、实验室改变及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明显肝损害和或肝纤维化者,如血清转氨酶增高、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脂肪肝;③拟用其他药可能诱发肝损害影响基础治疗者,或基础治疗中出现转氨酶升高者;④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或其他肝病患者。建议联合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维生素E等1~2种,疗程6~12个月以上。

3.5 小结

某社区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脂肪肝组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且有性别、年龄差异。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早期及个体化干预可改善预后。脂肪肝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全科医师发挥其在地理位置、管理方法及熟悉程度的优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脂肪肝患者认知水平,进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预后。这是一种方便、简捷、价廉、高效的方法,既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提高疗效,是今后慢性病管理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学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7):4-10.

[2]柯嘉,刘连新,姜洪池.肥胖:肝癌的又一危险因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3):236-237.

[3]黄群,陈小珠,陈富明,等.胃癌肝转移与脂肪肝的关系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10):824-825.

[4]何粤发,陈波波,杨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社区调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5):4446-4448.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6]颜美珠,缪婕,赵泽飞,等.体重指数和腰围在老年脂肪肝诊断中的作用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4):276-277.

[7]徐海前,宋震亚,易.非酒精脂肪肝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1-2.

[8]周芬芳,顾翠华.松江区佘山镇2012年老年人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9):51-52.

[9]杨妍.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2-83.

[10]李德意,李静丰.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30-31.

[11]朱方超,徐玉兰,施建.体检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8):13-15.

[12]周发琼,向家培.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压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6):570.

[13]彭健宏,王忠莉,姜黎.老年人脂肪肝及其与肥胖、血脂、血尿酸的关系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9):624-625.

[14]王芳.健康教育在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75-1676.

[15]赵京宁.生活方式干预对脂肪肝患者体检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18(9):151-152.

[16]安碧.50例脂肪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0, 21(8):75-76.

[17]李静娣,陈桂民,杨苏云,等.脂肪肝病人生活质量与个性心理特征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10,29(10):176-178.

[18]谭威,谭铭戈.363例超声体检脂肪肝患者随访2年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209-210.

[19]官志军,叶素玲.健康教育在改善脂肪肝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10):97-98.

[20]周菜珠,孙梅,梁巧莹,等.328例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35,139.

[21]李爱芳,孙中英.脂肪肝患者自恃心理调查及综合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22-23.

[22]邓国妹,邓国霞.脂肪肝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44,146.

[23]于萍萍,朱永芳.自我效能理论在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41-1542.

[24]吕焱.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60-161.

(收稿日期:2014-03-08本文编辑:程铭)

上一篇:浅谈国内券商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下一篇: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