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县龙洋河河道治理分析

时间:2022-10-30 11:50:51

宣化县龙洋河河道治理分析

摘要:本文以宣化县龙洋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系统的论述了县城河道治理的必要性,施工的可行性方案及带来的显著效益。为一般的小中型县城河道治理提供了理论经验和操作范本。

关健词:河道;治理;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Long Yanghe river training works in Xuanhua County as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ed for county river train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and brings significant benefits. It 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experience and operational template for small amd medium sized county river training. Key words: river; governa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龙洋河发源于张家口市宣化县李家堡乡东北部,县内主河道长约40km,流域面积594km2,支流46条,是宣化县境内洋河北岸最大支流,是一条季节性河道。由于下游筑有洋河灌区拦水坝,造成龙洋河河道淤积,河床拓宽,特别是龙洋河干渠渠首以上河道,基本无堤防,亦无明显主槽,每遇暴雨,洪水即泛滥,造成两岸耕地被淹。甚至冲毁房屋,严重威胁两岸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对该河道实施整治可提高该河段的防洪保安标准,将洪水约束在主槽内,防止洪水漫溢,淹没农田和村庄。通过两岸防洪堤的修建,使河道位置固定,可以使原来部分荒滩地变为耕地,土地增值,还可改善交通条件。因而,不仅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

二、河道治理的方式

(一)实施堤防工程:工程段左右堤防按河道设计洪水位加1m安全超高,堤顶宽取3m,迎水坡设计边坡均为1:2,背水坡设计边坡为1:3。

(二)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根据河道现状,对河底纵坡进行适当调整,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河道整治长度3000m,浆砌石护岸3000m,整治底宽48m,河道上口宽控制在60m。

(三)工程总体布置:⑴适当扩宽河道断面,维持河道现状洪水流势流态,并结合原河道形态。⑵以现状河道宽度为主要参考,确定河道宽度;⑶堤防整治用浆砌石护岸,以减少工程占地和工程量。⑷根据河段设计流量及河道现状情况,初步拟定规划整治河段之道线。两岸治导线距离为75m。

三、工程施工方式

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复堤、护坡、护村工程以及新建生产桥1座。主要为土方工程和砌石工程

土方工程:土方开挖采用1m3挖掘机开挖,用于回填的土料就近堆放,待回填使用。多余土料装8t自卸汽车运至河道两侧弃土场,平均运距0.5km。土方填筑采用推土机摊铺,振动碾分层碾压,每层厚度30~40cm。填方土料的含水率及压实度须满足设计要求,具体碾压参数由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填筑材料优先利用开挖土料。

浆砌石工程:浆砌石施工时,石料应选未风化的新鲜岩石,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移动式砂浆搅拌机拌和砂浆,应保证砌石中的砂浆质量,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3~5cm,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严禁先堆砌石块再用砂浆灌缝。砌筑砂浆采用M7.5,砂浆中水泥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抗海水侵蚀特种水泥,要求拌制砂浆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该工程是以城镇防洪结合河道治理为前提,进而构筑城区绿色屏障,全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对城区防洪、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人群健康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⑴对防洪形势影响

工程的修建河道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可保护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右岸铁路、公路及两岸农田免受洪灾。

⑵对城区生态环境影响

建设过程中,堤防填筑、料场开挖和施工弃渣会破坏局部植被,短期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工程实施后,堤防边坡及背水侧的绿化和景观建设,将缓解城区空气干燥程度,形成城市微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⑶对人居环境影响

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构建约3m高的防洪堤,降低了城镇的通透能力。通过实施背水侧堤坡的绿化,缓解了堤防在视觉上的影响,改善了居民的人居环境。

⑷对人群健康影响

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生活垃圾易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施工扬尘和噪音均对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为河道及两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河道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档次,促进当地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工程综合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综合评价:该工程是社会公益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免因洪水所造成的工农业生产、商业流通、居民日常生活、城市环境卫生、水源污染、人群健康等影响,为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区域绿化美化的建设,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县城真正具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文化城市的品位,成为城镇居民富有自豪感的家园和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工程对环境的直接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可以通过疏导、预防和补救等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扬尘和噪音、减小施工交通以及施工中的“三废”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经济效益分析

⑴财政拨款

用于年运行费的财政事业性拨款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不计为国民经济效益。

⑵土地增值效益

工程建成后,提高了堤外防洪保安标准,两岸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考虑该工程增加耕地有限,本次暂不计土地升值效益。

⑶防洪效益

工程防洪经济效益为:项目的实施将使龙洋河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保护区范围为两岸及下游村庄和耕地,约1万人口, 2.3万亩耕地。防洪效益按修建工程后减少的洪灾损失计算。洪灾损失主要为居民财产损失、农业生产损失、交通设施等损失。一旦遭洪水淹没,生命财产将遭受严重损失,还将导致大范围生产、生活秩序的混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结合保护区地形地貌、洪水淹没范围、淹没历时、淹没深度、近年工程条件变化、各类财产遇各种频率洪水时的损失率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资料,采用频率曲线法,计算保护区遇不同频率洪水时有、无本工程的洪灾损失及多年平均工程洪灾损失,有无、工程平均洪灾损失的差值即为多年平均防洪效益。

结束语

现在多数县城内河道均存在和宣化县龙洋河一样的情况,对河道实施综合性治理已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局限于眼前的财政花费,应立足长远,看到河道治理后带给我们的综合效益和利益。

上一篇: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剪力墙裂缝成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