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及其护理研究

时间:2022-10-30 11:42:13

妇女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及其护理研究

【摘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理和心理承受压力逐步增多,烦躁、失落、颓废等一系列消极的抑郁症状逐步呈现。而妇女的产后抑郁更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产妇抑郁不仅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还会对整个家庭、社会产生消极的一面。本文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表现和原因入手,来阐述产后抑郁应该怎样应对。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63-01

1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产后抑郁症一般发生在妇女产后的1个月到1.5个月期间,其主要的表现就是情绪比较失落,心理比较消极,精神状态比较烦躁。主要的特点是:

1.1 长时间感到心情失落、压抑、情感沮丧。

1.2 丧失自信心,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识,敏感性极强,对身边的人挑三拣四,充满戒心,自卑自责。

1.3 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构建。

1.4 完全失去生活的信念,神经错乱,容易疲倦但失眠,更有严重者会出现自虐、结束自己生命和损害婴儿等行为。

2 关于产妇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分析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产妇的分娩相当于女人的一次从生,产妇的分娩过程会改变产妇的身体各器官的内分泌,尤其是产妇的分娩24小时之内,产妇的身体变化对于产后抑郁症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因素,如果产妇家族具有精神方面的遗传的,其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现在产妇在孕期的压力比较大,她们不仅要处理工作压力,还要处理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压力,尤其是80后的产妇她们的心理负担承受能力本身就差,她们每天都会随意猜想自己胎儿的不正常发育等问题,导致她们的心理负担比较大。

2.2.2 分娩期因素 产妇对于分娩的认识不够,她们对于分娩时的疼痛过分的担忧,同时现在影视方面的题材对于产妇分娩时的场面描绘的过于恐怖,这样的情节会加重产妇在分娩时过分的紧张,使得其在分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结果容易造成产妇的焦虑情绪,使得其患有产后抑郁的机率增大。

2.2.3 不能胜任母亲角色 很大一部分妇女是初为人母,对母亲的角色心生畏惧,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极为不适应的心理状态,不能承受母亲这个身份的压力。

2.3 社会因素

2.3.1 分娩结局的影响 不同的分娩方式会对孕妇的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剖腹产的产妇就比顺产的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的几率要大,同时婴儿的情况对于产妇的心理也做容易造成关键的影响,尤其是婴儿的健康问题,婴儿是产妇的最大的精神支柱,如果婴儿的健康正常就会极大的增强产妇的精神,减少她们患有抑郁症的风险。

2.3.2 传统习惯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习惯中有“坐月子”的观念,妇女分娩后必须在家静养1个月,有的甚至是静养100天,在这段时间内产妇是不允许干任何与自身恢复和婴儿成长无关的事情的。这样就造成产妇封闭的生活环境,给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的出现。

2.3.3 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和呵护,特别是家庭中丈夫和至亲成员的爱护,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调查得出,缺乏来自丈夫、长辈及其他至亲成员交流和支持的产妇,产后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现象。

3 妇女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3.1 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 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同时教给产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其对分娩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2 适时实施心理护理,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产后心理因素对于产妇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如我国民间的谚语所说的,产后不要动气等,说明的就是心理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的作用,因此作为妇科医生要明白对于产妇的心理治疗要强于药物治疗,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产妇心理变化特点,启用医学上和社会学上的心理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及时的开导产妇的心理压力,树立他们的乐观的心理情绪信心。对于产后抑郁比较严重的,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采取温和的心理治疗措施,不对其精神进行刺激;其次对以前有精神病史或抑郁症遗传史的孕妇,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观察和辅导,使其长期处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对焦虑过度、敏感性强的孕产妇,应进行更多的关注,建立客观正确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心理承受力;最后对于产后的产妇要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尤其是帮助农村的产妇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通过医护人员的心理开导以及政策宣传等,避免产妇因为婴儿性别的原因导致她们心理落差较大,处理心理紧张的情绪。

3.3 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众所周知,产后1周到6周是妇女产后抑郁症状表现的集中期。因而,我们应该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静养环境。时刻关注产后妇女的情绪变化,医护人员本身要态度和蔼,呵护产妇,真诚服务,细致周到,增强产妇恢复和喂育婴儿的动力,降低产后妇女异样的心理压力。作为医护人员,要关注产妇出院前身体、心理等的变化和恢复状况,尤其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的转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妇女产后抑郁症不仅仅会对产妇本身的恢复、婴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还会对整个婚姻、家庭、社会等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干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各个环节,全体总动员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构建和谐的孕婴恢复和成长环境,保障妇女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灯霞.产后忧郁症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0期.

[2] 翁海贤.产后抑郁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6期.

上一篇: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 下一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分析及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