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发生的“历史”

时间:2022-10-30 10:34:32

未曾发生的“历史”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情景是学生知识建构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如何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却在历史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争议的焦点

有人认为,历史不容假设,虚拟情景是一种虚假的史料,只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种错误,它会误导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会如胡适那样把历史变成任意淡妆浓抹的小姑娘,就会失去历史的严谨性。

有人认为,虚拟情景是一种教学方式,不能做为一种史料,它只是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史实为依据,虚拟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等)。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历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从而更好地增进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比较准确地感悟历史。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虚拟情景是史料,还是教学方法。笔者以为,答案在施教者手中。

如果教师把虚拟情景作为历史研究依据的信息资料,当作史料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想要的结论,那么,虚拟情景就变成了伪造的史料,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低劣行径。

如果把虚拟情景当作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虚拟情景“是以史实基本特征为架构的再现。并非脱离基本史实进行虚构”。并提供真实的史料,不是为虚拟而虚拟,不是为演而演,而是渗透到事件内部并探测着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反思、讨论与探究情景背后深层次的内涵,这样就实现了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也就实现了钱锺书先生所言:“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惴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二、虚拟情景应少一些“穿帮镜头”

近几年,随着虚拟情景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二毛、三毛、阿牛等卡通人物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在讲《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时》,也用了漫画《阿牛的一天》:1.我叫阿牛,我们一家三口,住在这个平凡的小屋。2.我有自己的房间,我特喜欢自己那张法兰西床!3.妈妈每天都叫我起床,并为我准备好牛奶蛋糕早餐!4.早餐后,妈妈送我上学,总是搭那辆德国Bus!5.到了学校,我和好朋友讨论动画片《蜡笔小新》。6.教室墙上有“宁静致远”四个汉字,也有英文版的。7.放学后,我跟妈妈去沃尔玛超市Shopping!

让学生思考:1.从阿牛吃、住、用、行、学习与娱乐中你能看出世界经济向哪个方向发展?2.讨论:什么是经济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历程。4.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是什么?5.你知道的经济全球化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在运用时,笔者只是想让学生对全球化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老师提供的史料的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建构中去,引导他们建构基于史实的解释,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学生从过去历史的被动旁观者,转而成为积极思维、推理的认知建构者。

虚拟情景仅是教学的“手段”,情景背后的思考才是最可贵的。然而,虚拟情景教学中,一些违背历史真实的“穿帮镜头”也时常出现,在虚拟的时候,忽视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出现了一些雷人的镜头。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一课教学案例片段:“我的回忆要从一个似乎很平常的日子说起。父亲一早就赶着家中的水牛去田里耕作,母亲在家织布,说是要给我做一件新衣服。我坐在家中老槐树的树丫上荡秋千,阳光普照、微风和煦,一切在我眼中都是那么静谧、美好。突然,隔壁村的小丫慌慌忙忙跑过来告诉我大事不好,珠江口那边打仗了,来了很多奇怪的人,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叫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从这个历史虚拟情景的细节来分析,“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在广州经商很久了,可能不会像小丫所言“来了很多奇怪的人”。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当时英军并没有高喊要“打开中国的大门”等等。老师在创设虚拟历史情景时,仅考虑情景的创设,忽视了情景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我们必须从历史背景出发,不能随心所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成为探索者、研究者。”虚拟情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建构自己的历史认识。但真实性是创设虚拟情景教学时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虚拟情景一定要建立在特定的真实历史背景之下,要有坚实的史料作为基础,不能随意为之。

虚拟情景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探索,我们应该鼓励,更要关注其中的问题,使其更完善。历史不容假设,但历史研究可以假设,这是众多史学家的共识。虚拟情景是未曾发生的历史,但必须也是可能发生的历史。即背景是真实的,发生是可能的。教师在处理时,不能仅做导演和编剧,更要做好导师和后期制作,要认识到虚拟情景本身不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跳出虚拟的画面思考更为本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责任。

上一篇:“导学案”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初探 下一篇:浅谈中学综合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