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这么一打呀……

时间:2022-10-30 10:24:59

“谢谢你!还没有谁这么耐心地听我唠叨关于竹板的事。” ――宏宇

重提快板书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熟悉吗?对,这就是传统的天津快板的开头。你不妨有节奏地也用天津话试着来几句,什么?不会天津话,其实很简单,所谓天津话就是把一声读四声,把zhi chi shi读成zi ci si 就行了,再想象着那伴奏着的大三弦和扬琴,“扫拉扫米,来米来刀,刀扫拉刀扫……”跟着节奏走,这不就对了嘛,有嘛难的!

忘记天津快板很久很久了,让人想起天津快板的却并不是天津人,而是山东人;也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咖啡店。这个人叫宏宇,是个工程技术专业人士。

一个周日的下午,天昏沉,下着雨,哪儿都显得灰蒙蒙、脏兮兮,包括坐在咖啡店里的人。混混沌沌中,突然出现一个深蓝色西服套装、白衬衣、红领带、手提电脑的干净利落的人,什么感觉?就像是猛然打开了舞台聚光灯,亮了一片,灯束中的那个人神采飞扬。“我刚参加完联排,是组织的迎新年晚会,这次我表演的是山东快书。”刚从舞台上走下来的人当然还附着舞台上的气息和色彩。

“今天我带来了电脑,里面有我的作品。”他打开电脑,分门别类地寻找着他创作的山东快书、快板书、数来宝、天津快板,左右看了看,说:“这个地方不合适,要不我可以给你说一段,演示一下。”但他还是演示了,轻声地说了一段他创作的天津快板《老萨喊冤》:“黄狗叫得欢,肥猪撞门槛,公元2006年还差整一天。巴格达街头,突然间大乱,冤大头(那个)萨达姆来到绞索前。法官坐一边,即刻要宣判,喝问老萨临终前可否有遗言?老萨很坦然,要求把话谈,说一说俺傻大母到底有多冤……”他的天津话说得不很地道,地道的是他的山东话,拿手的是他的山东快书。但他说的天津快板还算很“天津”,很有多少年前听到的天津快板的那个“味儿”!

快板,35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它曾在中国舞台上的“响亮”位置,记得它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蓬勃”态势,也应该记得那些快板界的“领军人物”――李润杰、高凤山、张志宽、高元钧……甚至还记得些许名句:“华蓥山,巍峨耸立万丈多,嘉陵江水,滚滚东流像开锅……”“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8年上……”

言犹在耳,却不见了踪迹,别说是天津快板、山东快书,就是快板这个曲艺中的重要曲种,都被包裹着“时代”、“时尚”、带着什么“元素”的东西从舞台上挤了下去,国内舞台尚且如此,海外华人有限的小舞台更难有它的立锥之地。“棉裤套皮裤,必定有缘故”,快板书当年的火红和现今的惨淡都是个必然,这谁都不会怀疑,问题是若还有不少人喜爱有嘉,舍不得放下,却因它无处安身而寻觅不到,该怎么办?

创作快板书

给快板书一个位置,这就是宏宇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不管是否有机会演出,也不管是否有人看到作品,更不管是否有人在意,他一直在创作,并始终处于创作的亢奋中。他的思路很快,也很怪,只要想写了,脑子里一定有竹板或鸳鸯板在敲。在它们响起来的同时,出现的一定是合辙押韵的句型,一定是快板的格局和节奏,就像作曲人,心里永远回旋着那7个音符,和它们在跳跃组合中闪现着的旋律。他写作的速度很快,长的不过几天;短的,随手挥就。

素材呢?收拾起生活中的琐碎和点滴,那就是丰盛的“满汉全席”。

快板书《生当学“高山”,死亦当“赖星”》,批评了加拿大现行的法律制度:“穷人官司打不起,唯有忍气和吞声,律师费用天文价,富人有钱闹法庭。跟恶魔天天讲‘人权’,受害人冤屈难摆平。罪犯涌进加拿大,法律统统都包容,一个案件审10年,法官律师磨洋工,花的都是纳税钱,百万千万好心疼!加国形象受损害,‘罪犯天堂’煞风景。”

山东快书《老袁(冤)住院》,幽了加拿大医疗制度一默:“……护士通知别吃饭,空腹检查才灵验。苦熬硬撑到两点半,老袁肚子闹得欢。护士爱理不理地说,两天三天不吃饭都不新鲜。第三天那个第四天,相同的情景又重演,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检查接二连三要推延。”

山东快书《滑稽签证》,讲述了一位持工作签证的中国商人遇到的真事情:“老关申请去延期,申请等待整一年,延期申请终于被批准,逗留期限加一年,只不过,时间要从去年9月算,有效期还剩整10天。政府效率太可笑,竟比蜗牛还要慢,官衙门派头真可恶,官老爷习惯讨人厌,这官僚作风何时休?咱说上一段解解烦。”

快板书《风雪曼哈顿》、《巧斗花脸熊》、《抓螃蟹》、《放风筝》、《撞车记》、《老抠门儿相亲》,天津快板《说老陆》、《杨大姐勇擒抢劫犯》、《说说华人新鲜事》、《湖边历险记》,山东快书《放公鸡》等,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具有鲜明的国外生活色彩,充盈着趣味。看到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学着快板书的调子往下“说”。

宏宇走过“东风吹,战鼓擂”的那个年代,他的作品中,保留了那个年代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歌颂正气和英雄,讴歌乡土和乡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延续至今。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谭秉云传奇故事可歌可泣,他改编成长篇快板书《孤胆英雄斗坦克》;网上流传一张“微笑就义”的照片摄人心魄,他创作了快板《抗日英雄成本华》;反映抗日故事的快板书《小鬼子学徒》、《鬼子吃了顿“辣椒面”》等,都是在这一主题下衍生出来的。尽管题材“旧”,但却分外“亲”,就像“前门情思大碗茶”,因情思前门,故大碗茶廉价却香味淳厚直传到天涯。

爱写、善写、不停地写,太太不陪着他,他就端着个电脑凑到太太跟前,写一段,请太太听一段,“试验性演出”往往收获颇丰,太太经常“指教”他,口音不准,节奏太快,韵脚不好,接受了,作品就更臻完美。他说,在美国,特别是到加拿大后,写得最多,大概有几十个段子了。

“说”快板书

有人写文章这样描述宏宇:“他从前应该是一个充满艳遇的漂亮小伙儿,这样的人早年很自然会从事艺术,难怪有人一眼就认定他是‘圈儿’里人。”文章的作者可谓慧眼识人,的确。

宏宇高中时是校团委宣传委员,写的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标语、黑板报都出自他的手。18岁下乡后,是村里的团支书、知青小组组长,后来参加了文艺宣传队,自学的手风琴经常上奏,田间地头也要拉上一气,《我为祖国守大桥》、《牧民之歌》……给村儿里的乡亲鼓鼓劲儿,解解闷儿。他喜爱手风琴,关于琴,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半天:手风琴啊,分两种,键盘式的和键钮式的……

宣传队里排演对口快板,少一人,宏宇自告奋勇。不会打板儿,就晚上一个人站在水塘边上练,3天后,手打肿了,也自由了,“呱哒呱哒”地走上了台。他说,今天想起来,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月的练习才能上台表演吧,3天?太荒唐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快板书的创作和表演,学大寨、颂知青等节目频繁演出。手中的竹板勤练不辍,从宣传队驻地到知青点8里地,夜里赶路,黑灯瞎火,山上还有狼,他就走一路,打一路,练手也壮胆儿,节板的“”、“撩”、“颠”、“摇”、“抖”,大板的“握”、“挑”、“扬”基本功就是在河旁、田边、宿舍、来回的8里路途中掌握的。自此,他带着板,背着琴,经常随宣传队十几个村镇巡回演出,还跑到了地区文艺汇演的舞台上。那大板、小板在他手中已是满起满落,如风翻卷,马蹄奔腾。

他从包里掏出两样东西,一个是说快板书用的大板和节板,他说,这是他花几百元钱在中国买的,一个是说山东快书用的鸳鸯板。宏宇得意地展览着他的“乐器”,他说他想把快板推广开来,因为他喜欢,因为还有人喜欢,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曲艺的曲种,因为它的快捷、简易、上口,因为它最方便反映生活,诸多因为,让他做出诸多努力,希望让快板书在海外重拾舞台。

他做了该做的,但成效不大。以往多伦多华人舞台上的快板书节目,少有导演邀请参加,理由各异,他的反驳理由也随之各异:太长――既然是书,那就不是两三分钟可说得清楚的;形式不新颖――传统形式岂是现代形式可取代的;名气不大――国内名家“幸存”的能有几人,何况多伦多;没有专业演员――群众艺术,不考虑是否专业,自然也不能与著名歌唱家比,本来也不可比; 风险――可理解,组台演戏,不能带来收益的,自然暂缓登台。春节晚会曾有人找到他说,创作个快板吧,作品出来了,几经周折,还是没上去;他也曾毛遂自荐,但却未如愿;他屡屡写文章,向社会呼吁;他开博客,把作品统统刊登上,自娱自乐,也等着高人慧眼识珠,至今却还在“守株待兔”。

他不急不怒不怨不嗔不怪,仍然竭力做着自己能做的。

宏宇的努力还是有了效果。几年前,他创作了单人快板《田力找工》,还在网上发出信息:谁来跟我说?有人来了,单人变双人;创作的数来宝《学中文》由13岁和15岁两位少年首次搬上舞台,效果明显。今年,两位更年轻的小演员再次将这个段子带到了舞台上。

他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终于成为多伦多演唱山东快书的第一人,他为此而自豪,非常地自豪。那次,他手持鸳鸯板,精神抖擞上了台,演唱的是自己创作的《赖昌星“潇洒”走四方》:

“五月里那个百鸟鸣,

催醒了昏睡的小爬虫。

据说解除了宵禁令,

赖星大哥要远行。

这几年憋得真够熊,

禁闭家中关囚笼,

一行一动被监视,

几番险些被遣送。

若不是小钱使得好,

若不是加国法律有漏洞,

福星高照神显灵,

官司打成了‘马拉松’ ……”

山东人宏宇那口纯正的家乡音,在剧场里撞击出火花,很多人看到了火花中的“当年”与“当下”――快板书当年的鼎盛,快板书当下对生活的折射。

他说,我的演唱水平和表演都只是个半拉子,可我愿意投石问路,看看快板类节目究竟有没有生命力。

今年1月6日,一台不很起眼却十分独特的晚会在多伦多悄然登台,这就是“2008多伦多首届小品晚会”,导演马锐邀请宏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攒了这一台戏。与春节联欢晚会相比,这台戏很少人赞助,没有人站台,买票的人不是很多,看戏的人多没有买票,钱从哪儿来?当然是热心人的热心奉送。为着这台戏,宏宇一班人倾心倾力,演出的9个作品中有5个是他创作的。他说,接受这种“命题作文”还是第一次,在短时间内写出以新移民真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难度很大,但是我们毕竟完成了。

晚会演出了,喜不自禁者要求再次演出,并建议召开庆功会;遗憾埋怨者从剧本到表演多有微词。但,毕竟是“说”的艺术的纯粹展示,毕竟是多伦多的第一场,与此相比,褒贬已无甚意义。

网上文章《此乃历史时刻》特别提到宏宇:大部分节目是他主编的,如果不是反映身边事,没有说到观众心里,就不会让观众为之动容落泪,为之开怀大笑。晚会会标,宏宇一剪子一剪子地制作出来,再自己登高挂上去;演出中自愿给演员伴奏,安排布景,连那张道具用的唯一的桌子也是他亲手修好的。

此时的宏宇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快板”写家和说家,他热爱的是那个“说”的舞台,包括舞台的台前和台后。

快板书之外

宏宇学的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做的是机械设计专业工作,在国内国营单位任工会主席,团委书记,曾赴德国学习工作,自费遍旅欧洲,三游俄国,而后赴美,由美国移民加拿大。

阅历,由阅历导致的思维不算不丰富,但创作思维却固守着“原生态”。他说,有人认为,娱乐就是娱乐,不希望在娱乐里接受什么说教。可事实是,任何一种娱乐形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看芭蕾舞,你会欣赏到舞蹈的美和音乐的美;聆听了摇滚,一定被那有力的节奏而撼动。所以,孤立单纯的文娱是不存在的,脱离了形式和内容,就什么都没有了。提供给人们一些有益的东西,是我创作的原则。

他说,也许我看问题有些死板,也不善于换位思考,有人说我是网上的“党支书”,这算是批评呢,还算是表扬呢?不管它了。不过,我自己对自己有客观认识,骨子里,我是个永远不安于现状的人,喜欢鼓捣新鲜的东西,我太太就说我,整天得弄出些新花样。说来也挺有意思,我妻子找我这个对象是因为我拉手风琴,没想到,现在我却鼓捣起快板来了,这是连她都没想到的。

宏宇一家三口都是文艺活跃分子,宏宇已不必说,其妻曾是民歌手,其女在某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美声的。

宏宇怎么给自己定位呢?他在博客上写道:“一个喜爱文学、文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新移民。”■

上一篇:素质教育的拓荒者:居里夫人 下一篇:茕茕孑立的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