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30 09:47:10

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摘要】 黄瓜黑星病是保护地黄瓜比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病严重的棚室病株率达60%~80%,更严重的可达90%以上,减产达4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以及瓜农的收入。该病不但保护地发生,露地栽培的黄瓜也可发生,而且对甜瓜、南瓜也有为害。因此,在我国黄瓜黑星病已被列入检疫性病害,应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已控制病情发生。

【关键词】 黄瓜黑星病 症状 发生 防治

1.黄瓜黑星病的流行情况

黄瓜黑星病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长春地区就有发生,但那时在生产上还未造成大的为害。由于对该病重视不够,近年来黄瓜黑星病普遍流行,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在保护地生产上发病,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其为害程度不亚于黄瓜霜霉病。黄瓜黑星病是以种子、残株、土壤带菌,保护地和露地生产都可发生病害。

2.黄瓜黑星病的症状

黄瓜黑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植株的茎、叶、叶脉、叶柄、卷须和果实均能受害而表现出病斑,叶片病斑不受叶脉限制,病斑后期呈现星状开裂,病瓜不腐烂。

黄瓜黑星病为害整个植株,茎、叶、果实均能发病,幼叶易被侵害。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黑色病斑,坏死部分常常脱落成空洞,病叶表现为皱缩。幼苗发病,心叶枯死,有自封顶状,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整株枯死。茎上病斑为椭圆形,一般在病斑中央出现纵裂。在幼瓜上呈现暗绿色凹陷病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常常密生灰霉状物,随着病瓜的生长,瓜形向病斑方向弯曲,病斑多呈疮痂症状,有时会溢出胶状物,初为白色,后变成琥珀色。茎部病斑也常出现胶状物。

3.病原菌及流行条件

黄瓜黑星病是由真菌疮痂病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簇生,隔膜不多、单生。分生孢子呈卵形、柠檬形或纺锤形,10~13×3~4μm。在人工培养基上0℃~32℃范围内均能发育,适宜发育温度为20℃~22℃。当棚温在17℃,湿度呈饱和状态时极易发病。因此长期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

黄瓜黑星病病原菌随种子、病残株、土壤或附着在温室、大棚的木架上越冬。因此,黄瓜连作地块发病严重,带病种子是长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4.防治方法

4.1选择无病或抗病的种子 种子带菌是黄瓜黑星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在选种时要注意不要在疫区选种,对留种田要加强检疫,选择抗病或耐病品种。

4.2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播种出芽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药剂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干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再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播种。

4.3加强轮作 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轮作;不能轮作时要进行苗床消毒和大棚内硫磺粉熏蒸消毒。方法是在棚室定植瓜苗前10天,每m3空间用硫磺2~3g和锯末4~5g拌均匀后,分放几处点燃,闭棚熏烟一夜;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膜下暗灌浇水技术;发现病株后适当控制浇水和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缩短植株结露时间。

4.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绿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黄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也可选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或43%菌力克悬浮剂6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喷雾,药液重点喷洒植株幼嫩部位,隔7~10天防治一次,视病情连续2~4次,棚内最好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技术进行防治。

4.5田间管理 喷药后要加强对大棚和温室的温湿度管理,防止低温高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高温干旱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少浇水;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起垄定植,覆盖地膜,降低棚内空气和土壤湿度。合理密植,适当去掉老叶,并注意大棚的透光和通风;清除棚内病残体,带至棚外烧掉。

4.6清洁田园 作物拉秧后彻底清洁田园,将植株残体集中堆沤处理。

上一篇:舞毒蛾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玉米螟的为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