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方法要点探讨

时间:2022-10-30 09:19:04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方法要点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逐渐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逐渐趋于系统和成熟,从简单的污染因子监测到大数据分析,环境保护工作正以全面立体的形式覆盖。而保护生态环境,要通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作为基础。本文在此从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及类型出发,对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的几个方法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10-01

一、生态环境监测流程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生态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2、确定监测项目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结合该地区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用以选择,并且还要测定一些气象与水文项目。

3、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因监测误差存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所以唯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办法来处理数据,方有可能得出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可上报。

二、生态环境监测原理

1、代表性原理

所谓代表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具有有限的点或断面代表“无限”的环境整体,并以有限的采样频率来代表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以有限的数据信息来代表无限的生态环境信息。

2、完整性原理

完整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需要采用生态环境的要素、相素以及环境压力等组合而生的监测模式,来反映生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和复杂性,这也是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性的体现。

3、规范性原理

规范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来综合反映环境监测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深刻体现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精密性。

三、生态环境监测的划分类型

生态环境监测可以划分为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和微观生态环境监测两大类。

宏观生态环境监测是指运用遥感技术、生态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生态调查及生态统计等手段,在相关专业数据和原有自然本底图的基础上,在区域生态范围内对生态系统的条件、生态系统条件的变化、生态系统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反应及这种反应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

四、生态环境监测的几个重要方法

1、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RS技术

最新消息,2011年12月2日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在西宁正式揭牌启运。我国环境部门又一新生力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走向又一新的台阶。遥感RS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者其他远距离的监测,监测被监测范围内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变化,分析得出此物体现在处于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反馈。技术可以高空对物体进行扫描、拍摄。对信息的采集相当快速、准确。可以被遥感的对象有很多,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的状况、空际环境污染指数、气温闭环等等。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来人力资源的投入,市一中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2)GPS技术的应用

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定位和导航能力,能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从而建立实况数据库,及在图像图形数据库中用图像显示平台和传感器的位置与观测。环境监测GPS技术一项新型的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中,GPS与PS技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能实时动态的监测被监测物体所处的状况。例如,我们可以应用这一技术对现代城市中汽车数量进行监测,从而推断这一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之所以当前很多大中城市都在限行,其实就是运用这一技术对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监测且超过相关标准之后,不得已而实行限行。

(3)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是一个关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是目前最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之一。它除了具有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可为宏观决策管理服务,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研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这一技术主要是其具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监测人员能根据这一技术分析被监测区域的地理信息特点,为生态发展的规划和地理资源的管理以及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应用GIS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建立DNA重组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综合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正在使用或接枝到环境监测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PCR技术,应用与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酶免疫测定法的研究,单细胞凝胶电泳和等。

(1)分子标记技术

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的主要对象。对比其他方式,生物大分子有其独特的特异性,预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2)PCR技术

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生物w内DNA的复制。作为现代的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之一,PCR手段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快速、灵敏、精确、简单、特异性强等。PCR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将应用于生命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科学等重要领域,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环境监测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层次型的异构网络结构,最底层为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向_七层依次为传输网络、基站,最终连接到Internet。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基站是能够和Internet相连的一台计算机(或卫星通信站),它将传感数据通过Internet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同时它还具有一个本地数据库副本以缓存最新的传感数据。监护人员(或用户)可以通过任意一台连入Internet的终端访问数据中心,或者向基站发出命令。

(2)PLC技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在结构上对耐热、防尘、防潮、抗震等都有精确考虑,在硬件上采用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措施,非常适用于条件恶劣的户外及工业现场。对雨水的远程监测及控制对于农业生产及防洪抗旱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系统由PLG系列产品进行组建完成,通过对雨水河水的水位、流速、水质(如酸碱度)的测量实现远程监视。

四、结语

综上,由于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的对象也从工业污染源慢慢发展到对于各类生态环境的监测,从最初的点污染发展到区域性环境监测,不仅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另外环境监测仪器发展具有将实验室搬到现场的趋势,逐渐向数据直读,实时监测、连续监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志娟,张建.分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学之友,2012(11).

[2] 赵燃,崔再斌.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6):224~225.

上一篇: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下一篇:论市政道路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