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局发展现代林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30 08:48:32

农林局发展现代林业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发展现代林业的新阶段。所谓现代林业,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和工作探讨,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现代林业观念

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发展经济的双重使命,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因此,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关键是要在思想上真正确立起现代林业的观念。从现代林业的基本特征看,首先,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中,在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中,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地位突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已成为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林业必须承担起生态建设主战场、主力军作用,不断强化林业的首要地位。第三,林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区部分街道、社区特别是东部山区街道、社区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第四,发展现代林业,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跳出传统模式,冲破束缚林业发展的各种阻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在扩大外延和深化内含上下功夫。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

确立现代林业的观念,目的是求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从*区的实际情况看,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中,重点要突破三个方面的界限:一是要突破山区街道与平原街道的界限,全方位发展林业,抓住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积极推进平原绿化和西部湿地生态恢复,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二是要突破城区与街道、社区的界限,坚持城乡统筹,按照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化特色城区的要求,着力推进森林进城和园林下乡。三是要突破造林绿化与园林美化的界限,提高绿化水平,提升林业档次,注重林业景观,努力发展精品林业、观赏林业。使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更高的层面上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必须突出*区特点,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森林是陆地生态体系的主体,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生产木材的直接经济价值。因此,林业必须在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中不辱使命,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林业是开放型的大生态林业,必须始终坚持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它的应有之义,最终的目标是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业的生态需求。

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如期实现了打造“绿色*区”的战略目标,林业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森林资源增长较快,森林覆盖率已达35%。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林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森林的整体生态功能还不够强,森林面貌还不够美,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任务还十分艰巨。今后务必要增强紧迫感,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城乡统筹,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6%以上,宜林地绿化程度达到95%以上。

1.加快推进森林进城。美国专家研究表明,改善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林木覆盖率平均要达到40%,郊区50%,商业区15%、居民区25%。因此森林进城势在必行,植树造林、广种树木、扩绿播绿最为关键,要全力打造城市的“绿色形象”,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布局,创造条件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其长远目标是建成森林城市,达到林木成荫、鸟语花香、满眼绿色的生态效果。

2.积极推进园林下乡进村。要大力实施绿化示范街道、社区工程,并把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拓展林业生态建设外延,深化林业生态建设内含,创造林业生态建设亮点,努力使林业生态的文化功能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社区,在高标准绿化美化中得到充分体现。到2010年底,全区要建成30个绿化示范社区,其标准是: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宜林道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河道沟渠绿化率达到95%以上;居民人均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社区内至少有一个休闲小公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乔木树种5种以上;绿化树种混交模式3个以上,实现四季常绿;单位庭园、农民住宅有一定绿地,宜林绿化率在60%以上;林相整齐、美观,无严重病害,并有专人养护;周围若有山地,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

3.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是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是体现林业生态地位最主要的物质载体,这些生态公益林发挥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今后要认真贯彻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以完善覆盖全区的森林生态体系为目标,对林业生态功能薄弱的流域、区块和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按照国家、省、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严格保护,严格管理,分级负责,合理补偿。要抓紧实施生态公益林景观改造工程,不断强化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森林灾害防治体系,确保我区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必须以人为本,发展特色产业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生产功能是它的一项基本功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丧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功能将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坚持利益驱动,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来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打响*区林业品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就是生产力,就是商机和效益。因此,*区林业产业要大发展,就必须在营造特色上下苦功夫,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出实招、出硬招,力求把优势做强,把规模做大,把特色做亮。一是要发挥先发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我区上马等街道发展花卉苗木起步早、市场化程度较高,初步建立起较为顺畅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有条件做大做强。因此,可以采取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实施花卉苗木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提高产业档次,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推进规模,大力加强林业特色基地建设。目前,我去区已初步建一批林业特色基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依靠科技,提高档次,抓好辐射,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使其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基地和*区林业的重要窗口。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回归自然,回归森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时展的潮流,也是发挥森林文化功能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不仅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还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三得。我区森林资源丰富,又地处风景旅游城市-青岛的近郊和崂山风景区西麓,发展旅游潜力巨大,这也是发展林业经济的一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建好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干线。大力招商引资,加强硬件建设,开发一批富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促进我区森林生态旅游大发展。

四、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加对林业的投入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并且是一个弱质产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约束。与其它产业相比较,当前林业发展仍处于弱势状态:一是缺乏市场对林业的拉动力,这是资本的趋利性所决定的。二是人们投资林业的冲动力不强,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较为困难,这是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出慢、风险大的特性所决定的。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大投入机制,从而加快和保障林业的大发展。具体要建立和完善以下三个机制:

一是要坚持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工作机制。这是由林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林业是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绿化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千秋,全社会受益。因此,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跳出林业抓林业,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改变以往由林业部门单枪匹马抓林业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的工作新格局。尤其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和利益驱动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工商企业、外国投资者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投资林业的开发和建设,要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是要建立起稳定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关于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公益林业要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因此,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以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需求。对于林业产业化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化原则,以利益驱动和政策优惠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获得投资回报。从而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机制,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着力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类似于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专有性、排它性低,无法解决“免费搭车”这个问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私人产品通过市场解决,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因此,必须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现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的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使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者得到合理回报。补偿资金按“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由政府统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上一篇:甲型HN流感安全教育演讲稿 下一篇:医院发展科学管理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