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 帮扶弱势群体

时间:2022-10-30 08:07:03

完善社会保障 帮扶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特定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一)弱势群体规模庞大

根据社会统计专家的测算,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援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城乡居民总数)在14亿―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要真正满足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要求,所需资金将达到1000亿元,政府财政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

(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一是社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能充分考虑到贫困人口的住房需求、疾病医疗需求、子女教育需求;乡村还未真正建立制度化的贫困人口救助制度。二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太窄,其应当起到的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收入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各种福利制度均未真正确立,老年人福利体系与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显得尤其滞后。此外,乡村人口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巨大,而政府尚未考虑将其纳入到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中,意味着社会风险正在持续积累。

(三)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面临许多现实困难

一是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部分城镇从业人员、8000万左右的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从业人员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之外。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产生较大压力。目前我国人口总量较大,老龄人口比重也不断攀升,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不断膨胀的老龄化人口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三是我国社会保障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字: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为23亿元,按民政部提供的领取最低保障金的人数计算,当年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人均只有1637元/月。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虽然翻了一番,但是“低保”的人数也几乎翻了一番。四是弱势群体自身原因。如部分农民工的社保意识不强,对参与社会保障难以接受,认为挣现钱比未来保障更重要,对交出的保费能否收回及是否能起到保障作用表示怀疑;还有部分民工即使有保险意识,但经济承受能力太差。

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及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对于城镇人口来说,应不断扩大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将外资企业、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等经济组织纳入社保覆盖范围。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各类企业的全部劳动者,特别要切实保障城镇下岗职工的生活。

对农村人口来说,要逐步建立保障机制,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实行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提到,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正,值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借鉴。

(二)以社会保险制度及社会救助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三大制度。一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使下岗职工中的真正弱者得到其他保障条款的保护,并逐步实现保障对象一体化,使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的职工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待遇和劳动保障。二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适当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改变养老保险基金严重短缺、时有拖欠的状况,同时要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三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不仅要增加医疗保险种类,而且要注意向弱势群体倾斜,发挥医疗保险“取富济贫”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一是实行经济救助。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从资金、物质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二是提供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出发点是加强法律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依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提供精神救助。从总体上说,弱势群体是一个心理脆弱的群体。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更多的精神关怀和人文关怀,减轻其精神压力,为他们提供释放压力的渠道。四是提供教育援助。应该采取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尽力为其提供就业自救的机会,这是改变其弱势地位的治本之策。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建设

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必须要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出台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标准不一,形成“政多出门”的状况,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这迫切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来统一规范和协调,使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必要的制约机制、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利的监督机制;规范社会保障费用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防止社会保险基金被挪用、挤占、贪污及社会保险费用支付风险问题。

(四)积极推行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政策

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再就业不仅是下岗、失业的职工及其他弱势群体第一位的需求,而且也是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下健康老年人丰富人生、自我保障的需求,还是其他弱势群体包括单亲家庭妇女和其他群体融入社会取得自尊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全社会的再就业机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发展可以吸纳较多劳动力的社区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以“三个中心”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下一篇:论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绩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