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撒贝宁姓什么

时间:2022-10-30 06:58:47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姓“撒”,据说同事们一般都叫他“小Sà,直呼其名时,则叫他“Sà贝宁”。偶尔也有人叫他“小Sā或“Sā贝宁”。2006年8月14日中央电视台“暑假七天乐”节目中,主持人就是用“小Sà”来称呼嘉宾撒贝宁的,直呼其名时几乎都是“Sà贝宁”,偶尔是“小Sā”或“Sā贝宁”。值得注意的是,“撒”无论读“Sà”,还是“sā”,都不是姓氏读音,姓氏读音应是“Sǎ”。更值得注意的是,“撒”根本就没有“sà”,这个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究竟是为什么呢?

姓氏字若是多音多义字,就有可能被误读,比如曲作姓时读Qū,常被误读为“qǔ”;单作姓时读Shàn,常被误读为“dān”;纪作姓时读jǐ,常被误读为“jì”。这几个姓氏的误读音“qǔ”“dān”“jì”,分别是这几个字的常读音,而次常读音“Qū”“Shàn”“jǐ”才应该是这几个姓氏的正确读音。由此可见,人们读错姓氏音主要的原因是,只知常读音,不知次常读的姓氏读音,故而读错。

“撒”的误读似与常见的误读不太一样。如果“撒”被误读成“sā”,尚可理解,因为“sā”毕竟是“撒”的一个音项。但被误读成“sà”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因为“撒”根本就没有“sà”音!并且此音竟出自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之口,尤其是一些主持人之口!如果是个别人的误读,那还好理解,但人数如此之多,呈现出一种“群体意识”,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是语用问题。“小撒”本该读“小Sǎ”,“撒贝宁”应读“Sǎ贝宁”,但是“sǎ”音与“shǎ”音相近,而“shǎ”音又只有“傻”这一个字,所以“sǎ”会令人联想到“傻”字。况且在一些方言中舌尖后音是并入舌尖前音中的,“傻”就读“sǎ”。如此这般,“小撒”就成了“小傻”,“撒贝宁”就成了“傻贝宁”。这令言听双方都不舒服。同理,换用“撒”的另一个音项“sā”,也会有类似的联想,“小撒”会让人想到“小杀”,“撒贝宁”会让人想到“杀贝宁”。

无论是“傻贝宁”还是“杀贝宁”,都是令人忌讳的称呼。为了摆脱这种称呼的尴尬,也为了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尊重和友好,言者既不用“sǎ”,也不用“sā”,而用“sà”。听者也心领神会。所以,笔者认为,主持人们对“撒”的误读不是无意的而是有意的,确切地说是满足语用需要的变读。

你说,撒贝宁姓什么?还真有点说不清楚。姓sǎ吧,叫起来特别扭;姓sà吧,辞书里又没根据。有一天你碰到撒主持,你怎么称呼他?

上一篇:丘毅:锐意追求进取的人生 下一篇:站在恰当的位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