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工艺产品的再设计

时间:2022-10-30 06:01:51

竹刻工艺产品的再设计

摘 要:留青竹刻作品目前主要集中于书房用品和家居装饰摆件产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社会审美方式的变化,单一的传统竹刻形制已经显得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要扭转这种劣势,竹刻工艺产品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产品向现代文化产品进行转变。本文主要分析了竹刻的内涵外延以及题材、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尝试,最终从产品再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无锡留青竹刻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无锡留青竹刻;传统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无锡留青竹刻是传统竹刻艺术的一种,其作品精细、古朴、清雅、秀丽,富有装饰性,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设计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传统形式的竹刻产品种类单一,仅可以用于鉴赏和收藏,已经不能渗入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形态领域,正在朝边缘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遭遇瓶颈。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本文探讨以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竹刻产品进行再设计,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使其从传统文化产品到现代文化产品转变,将现代设计的实用性和传统手工艺的审美性有效结合,延续和拓宽传统手工艺市场,使留青竹刻这种工艺更好地在现代社会传承并发展下去。

1 无锡留青竹刻――“有意味的形式”

留青竹刻是以竹子表面的薄薄的竹青作为雕刻对象,然后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作底。这种工艺通过作者对竹青的图案雕刻,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是一种阳文浅浮雕的工艺技法。竹刻产品外表色泽莹润,可以把玩,年代越久远,竹肌颜色越深,光滑如脂,同时图案部分越清晰。明代竹刻艺术家张希黄创立了留青浅刻的山水技法,并逐渐发展为江南地区竹刻工艺的主要特征,中国近代书法家李葆恂曾在《旧学庵笔记》中记载了张希黄所做山水臂搁:“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反映出竹刻工艺的工细精致,曲尽画理。竹刻的题材多以荷花残叶、梅竹莲藕、金鱼白鹭、雪雁翠鸟等来表现高洁、虚心隐逸的君子风骨。在设计和制作理念上主张“以画法刻竹”,即用中国传统书画的构图法则来设计竹刻品的画面布局。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数年。刀法技巧之外,还需要竹刻家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这也是留青竹刻至今仍属于小众艺术品,而且传世品不多的原因。

和江苏其他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一样,在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现代化背景下,留青竹刻也在逐渐失去其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留青竹刻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困境,与高科技产业、时尚的消费需求渐行渐远。虽然传统无锡竹刻内涵与外延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但现代人对竹刻产品并不是拒绝的,而是需要一种融入现代元素的新的形式。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说过“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无锡竹刻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传统竹文化中的自然、生态、环保的理念也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结合传统工艺的产品再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好的保护与继承。

2 竹刻产品的再设计――题材与材料的创新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产品属于文化创业产业范畴。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包括手工艺、广播影视、动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等在内的多方面创意群体。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如何开拓思路、更新创意手段和方法是振兴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内容。

题材创新是衡量文化能否与时俱进的标准之一。无锡竹刻所表现的题材无论山水、花鸟还是诗词歌赋,大多数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具有突出的人文气质和审美情趣。而现代文化产品面对的是多元化的大众需求,因(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此,从传统文化产品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型的无锡竹刻,应在题材上多关注当代艺术的表现题材,体现当代的文化气质和特色。

材料运用创新主要是从质感上给用户不同的体验。无锡竹刻所选的竹材本身具有典型的特色,而且也符合明清时期文人骚客的清高特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双色的竹材特征在现代社会就显得有些单调了。大胆地采用新材料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可以极大地丰富无锡竹刻的样式,较大程度地扩大竹刻艺术品的形式。例如,留青竹刻艺术家徐敏与常州知名画家、宜兴紫砂壶艺术家联手合作,把紫砂壶、中国画、竹刻艺术有效融合,创作了紫砂笔筒雕刻新作。徐敏在古朴大方的紫砂笔筒上,用留青竹刻的雕刻技艺和展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国画清秀、俊逸的风格,令观者赞叹不已。

3 竹刻工艺产品的再设计――内涵与外延的创新

格罗佩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指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就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从传统文化产品到现代文化产品,是实现传统无锡竹刻生存领域破茧的途径。而要实现这种转化,无锡竹刻首先应立足于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在实现其内涵转化的基础上拓展产品的外延,并与现代技术、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功能系列的产品,如运用竹刻技艺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文具设计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进行家具及家居用品的装饰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图2是运用竹刻工艺做的收纳盒的设计,将留青竹刻作为收纳盒的外壳,壁挂于室内,一方面作为装饰挂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收纳小物品。

图3为笔筒设计,设计打破了笔筒原有固定的造型,采用竹材料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方式,线条流畅、图案简洁。图案的设计结合笔筒本身的造型产生呼应,镂空的设计使得这个笔筒不仅只有放笔的作用还可以收纳一些细小的东西,如回形针、便签纸、胶带等,且方便易拿。更重要的是笔筒设计与现代科技技术相联系,底部安装有触发装置,只要笔放入笔筒就会产生振动,振动传感器输出可用信号传到语音模块中,喇叭便会发出声音,使用户动作与产品之间产生信息回馈与互动,增强用户体验。

4 结语

留青竹刻是无锡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从最早作为文人书案、画桌上的实用物品,到作为摆件的装饰物品,留青竹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正如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艾托・索特萨斯说的那样,“保护传统并非单纯地重复传统”。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产品,留青竹刻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使其自身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在现代生活中取得一席之地。竹刻中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亲和力,是大机器生产技术无法取代的,这种充满情感的手工制品可以让人在使用中与物进行情感的交流,让现代人更加用心地去生活。只有通过设计的手段和思维对竹刻产品进行创新,使竹刻产品的形态和功能与周围环境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协调,才能推动竹刻工艺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

参考文献:

[1] 朱春晓,于帆.现代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无锡竹刻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011(21).

[2] 臧晴.建国以来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研究(1949-2010)[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 于帆.无锡竹刻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文化产品的创新[J].江南论坛,2013(06).

[4]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复兴[J].装饰,1999(06):10-14.

[5] 张文B.江苏传统手工艺及产品市场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39-41.

[6] 诸葛铠.适者生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J].装饰,2003(04):4-5.

[7] 于帆,朱春晓,崔胜男.以无锡竹刻为例的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05).

[8] 李敏琦,于帆,李彤.传统竹刻手工艺与现代机械雕刻工艺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1(19).

上一篇: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下一篇:加快采抄智能建设推进营销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