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的“木桶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30 05:31:48

公路养护的“木桶效应”分析

• “木桶效应”,源于经济学中的概念,即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那块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高的。

“木桶效应”所引发的现象,常常隐现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当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容。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高峰与公路养护高峰进入了重合期,养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养护经费短缺,环境保护的日益突出,再加上一线职工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技能较低等“短板”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养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也许能从“木桶效应”中得到一些启发。

改变传统的养护理念和模式

过去我们的养护维修方法主要是被动式的维修,坑槽补不完,大修无经费。因此,提出和解决养护经费紧张的有效方法就是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作为道路的一种新概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开始受到了重视,研究和应用。

预防性养护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但是一种费用效益比最优的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主动性、计划性、合理性。美国道路界曾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道路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一个共同的变化特征: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0‰的时间内下降3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0‰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下降3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根据1987年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研究,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

只有实施预防性养护才能实现成本投入最小化,使用最大化,才能发挥好养护投资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补齐养护生产经费紧张这块硬性“短板”就需要大力提倡预防性养护并积极运用于日常的养护生产中。

增强养护中的环保意识

要改变旧的公路养护观念,把新的养护观念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加环境保护力度。如盐中高速公路就是按照宁夏交通运输厅“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总体设计和“低路堤、缓边坡、宽中央分隔带、部分路段设置分幅式路基”的理念进行设计施工。盐中高速公路在“低路堤、缓边坡”设计理念中,保持了边坡原有植被覆盖,维护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公路始终保持一种结构上的完整。

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养护作业,实现公路发展由影响环境到改善环境再到融入环境的转变,努力做到与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用人才补齐软性“短板”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公路管理部门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论。做到不拘一格的选人才。要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及时找准,发现人才,从基层各养护中心选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职工进行了重点培养,使其增长见识,尽快成才。在系统内加强对一线职工的培养教育,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一线职工队伍,尤其是重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业务以及心里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习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应根据的特点,制定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鼓励员工在职自学,函授自考,培养职工的自学能力,从而加强养护职工的“软件”。

知识就是力量,加大职工教育,提升职工自身工作能力,这无疑在补齐养路生产中的软性“短板”。

公路行业作为支撑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管理部门应从公路养护模式的创新、公路养护观念的改变、职工职队伍的建设、公路与周边环境的改善上要集思广益,做到公路与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力争创造补齐影响效益的“短板”。(本文作者供职于梅河口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上一篇:庄严的祭奠 深挚的告慰 下一篇:探索中国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