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对待小众专业

时间:2022-10-30 04:16:14

理智对待小众专业

当你选择的专业每年全国的毕业人数仅有2000人左右时,你将有怎样的反应。你会因为成为小众群体,缺少更多的专业就业实例参考而感到恐慌,还是会因自身的专业特色而感到骄傲?事实上,由于各个小众专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在不同的小众专业学生中都是存在的。因此,在大家还未做出专业选择的时候,去更多地了解这些小众专业对于以后的生涯规划有益无害。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小众专业——即2009-2011年毕业人数后二十名专业,看看毕业人数的就业“晴雨表”能否为我们精确地指引方向。(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

切勿盲目否定小众专业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在上表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在之前本刊2013年第2期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就业率排名前二十名的专业,航海技术、飞行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均在其中,并且航海技术、飞行技术专业名列前茅;而在本刊2013年第3期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就业率排名后二十名的专业,科学教育、雕塑、草业科学专业也名在其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众专业并不都是大家认知中的“就业困难户”,但也不代表这些专业都是就业的热门。纵观上表,这二十个专业门类众多,平均就业率也有高有低,再一次验证了上一结论。因此,大家在看待这类小众专业时切勿盲目否定,要多角度、深层次了解。

毕业人数与社会总需求之间永远有一个微妙的关系,不能说它们之间必定有一个正反比的关系,但是毕业人数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以及某一行业的发展态势。总体而言,上表中这二十个专业的毕业人数之所以少,与这些行业的整体就业环境有关。社会对于专业的需求量较小,必然影响学生人数。

除了社会需求这一大环境,影响各个专业毕业人数的因素还有很多。

专业设置高门槛,招生人数有限

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会依托某些高校设立一些保留的特色专业,还有一些专业由于办学要求、师资力量与硬件要求较高,因此开设的院校较少,本身招生人数就非常有限。比如贸易经济专业,提到这一专业,很多人会想到现在比较热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带有贸易、经济的字眼,但其实二者有所区别,贸易经济专业是教育部保留的特色专业,截至目前在全国仅有十几所高校设置有该专业。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办的院校众多,并且学习的课程内容与贸易经济专业比较相似。并且,与经济学大类中的其他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加偏向于应用层面,因此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如大气科学专业,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为大气科学专业设立了一道高门槛,控制了专业人数。

另外一类高门槛则体现在专业招生时的特殊要求。如航海技术、飞行技术专业,在2013年第2期中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这两个专业的就业面较窄,并且对于报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严格要求。考生即使高考成绩达标,也可能在之后的层层体检中铩羽而归。

专业自身就业困难,专业、行业均待规范

就业率一直是考生与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某一专业的冷热程度。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草业科学、科学教育、雕塑等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对于专业人数的影响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传播学专业在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路看涨,从2009年的85%,到2010年的90%,再到2011年的90%。随着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传媒业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据《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产业2006年的总产值约为4236.5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2.1%,已成为我国第四大支柱产业,大众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传播学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但大家仍需注意的是,随着媒介产业属性的日渐突出,媒体招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新闻学岗位,对管理、法律、会计和计算机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应聘者数字化技术的操作能力要求也提高了。其他专业人才的加入使传播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加大,机遇与挑战并存。

另外,近几年国家乃至全世界对于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学专业理应顺势变得炙手可热,那为何它的毕业人数仍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生态保护被炒得沸沸扬扬,并不代表生态学专业就大受欢迎。据生态学专业学生普遍反映,生态学专业在本科时期的学习内容非常宽泛,但每一方面都只是浅尝辄止,所学内容很难支撑本专业学生去从事林业、海洋生物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公务员报考时对于生态学专业的要求也至少是硕士学历。这就迫使很多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而对于那些本身对该专业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来说更是陷入两难境地。

行业就业环境特殊,考生认知偏差

收入、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晋升发展空间是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几个方面。其中,工作环境的好坏是毕业生十分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二十个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环境不是偏远之地,就是条件艰苦之地。即使有些专业的薪酬待遇抓住了大家的眼球,但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它们依然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注目。

另一方面,由于有很多考生对专业了解甚浅,往往望文生义,将很多专业狭隘化。如档案学、国际政治等专业,很多学生会认为档案学就是在档案馆工作,可哪来的那么多档案馆让他们就业?国际政治就是搞外交工作,可又有多少人能成为外交官?其实不然,现在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档案管理,档案学专业的学生除了从事本专业工作外,也可以应聘文秘工作,档案学的背景也可能使他比中文的学生更有竞争力。而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除少数出身名校、外语优秀的进入外交系统外,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从事新闻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也有人去了国家部委、党政机关。当然也有一些外语水平较好的同学选择了去外企工作。因此,这些专业的就业面并不窄,关键在于自身努力。

由此看来,这二十个专业之所以成为小众专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其实,某些小众专业在毕业后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总体毕业人数少,对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就小一些。而且只要能够用心钻研、坚持本行,更容易成为某一行业的翘楚。当然,这些专业中确实存在就业困难、市场需求饱和的专业,但也不乏具有发展潜力的“精英专业”。各位考生在选择那些为人熟知的大众专业的同时,也可以将注意力移向这些小众专业。说不定,你将在其中寻找到一个新的未来。

责编寄语:洞悉专业所学,了解专业发展,前瞻专业就业前景……读懂专业,从“专业导航”开始!

栏目邮箱:

上一篇:高考情,一生情 下一篇:“快慢”间,赢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