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30 04:15:40

刍议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任务,更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因为无论哪一种素质教育都离不开语文这一工具。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传播科学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几方面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立足课堂,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训练形式看,经历一个复述、叙述、讲故事、评述、辩论、演讲,由易到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注意训练听说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即各年级的说话要求,既前后衔接,又突出重点、协调统一,确保训练的整体性。

2.教方法、学技巧,把口语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把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课堂内外,学生在听讲朗读、问答、讨论、质疑、辩论等都是听和说的实际训练,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功在平时。

其次,教方法,使学生能说。让学生鼓起说的勇气,树立说必成的信心。指导学生说话准确、流利、明白。可从简做起:尽量把话说顺、说准、说细、说活。指导学生如何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讲述一个笑话等,有条理地表达,发挥性地表达,训练他们“出口成章”的能力。

训练学生掌握中心话题。指导学生适时提出话题,并注意控制和及时转换。提出话题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法”、“侧面迂回法”、“反面激将法”等;控制话题法有:引导法、拦截法等。

学技巧,使学生说的精彩,可采用“思路展示法”、“评价法”、“即兴演讲法”等。训练学生改变角度说,换位思考,标新立异说。

再次,应把口语训练和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写”又促进“说”的发展和完善。

3.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和机会。如经堂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新闻评说、主题班团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辩论会、演讲赛、知识抢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过程来看,阅读能力的要素主要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1.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的基础,不能认读,就谈不上阅读。在现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等的训练,并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具备一本字典或词;典等基本工具书,养成经常查阅的习惯,这对提高认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理解能力。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只有理解,学生才能达到对读物的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释词解句、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全文主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鉴赏能力。

鉴赏是阅读者一种审美感受。在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品味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道理及词章、风格上的优劣得失,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评价能力

评价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高级阶段。评价尤其要求具有严密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

1.创设生活情景,培养观察能力。学生的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写作欲望的生活情景,用平常话写出生活实事。如在母亲节让学生以赞美母爱为主题,抒发对妈妈的爱。此类作文训练,紧贴生活,感情浓厚,有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自我观察感受体验,写作效果很好。

2.转换批改角度,训练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试将作文批改的主体,由教师转换到学生,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叶圣陶老人曾说:要着重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学生修改过程就是训练写作思维的过程。所谓自己改,不仅包括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还包括学生间的互改能力。当然“自己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每次修改有目标有针对性。

3.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写作过程就是创作过程,肯定学生中的“特色作文”,进行宣读和评讲,经常对学生写作创作中的亮点热情欣赏和鼓励,随时点燃学生潜在的创新火苗,学生就会感觉作文有写头儿、有趣味,轻轻松松写着玩,好作文就会纷至沓来。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大胆改革传统应试教育,勇敢地走在语文教育的最前列,做执著的实践者,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良好能力,为语文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 下一篇: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