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情未了

时间:2022-10-30 03:56:30

近翻辞书,见对蔓菁一词的注解是:“蔓菁亦称芜菁,二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白色或红色,扁球形或长形,叶子狭长,有大缺刻,花黄色,块根可做蔬菜。”这段描述和我记忆中的蔓菁一模一样,小时候在家挖蔓菁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家乡是山区,生活自然不富裕。然而黄天厚土却格外地垂怜和同情老百姓。那山坡沟地里生长着许多的野蔓菁,这是我们食之不尽的野生食粮。家人经常吆喝我们去山沟里挖蔓菁,我们一伙孩子便提个竹篮儿,掂个小镢头,满山遍坡地去寻野蔓菁。我们哼着自己编的儿歌:

“吃蔓菁,挖蔓菁,

挖了蔓菁回家中。

交给我娘去煮熟。

吃得肚儿怪舒服。”

蔓菁从叶到根都能吃。春天采了嫩绿色的叶子或直接下饭锅或用来捂浆水菜。到了秋冬,那蔓菁的根就长得跟萝卜一样地粗壮肥硕。蔓菁根富含淀粉,是天然的补助粮食之物。因而老百姓将蔓菁根不与其他野菜等同视之,而是另眼相看。对挖回家中的蔓菁根,都要洗净后放到盆、罐之中,作为粮食的补充来安排食用,或者在无米下锅时就替而代之了。蔓菁根没有异味,蒸熟的根块甘甜面香,食之饱肚。因此,挖蔓菁就是我少年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要去距家很远的野熊沟挖蔓菁。因为听说那条沟里有野熊出没,没人敢去,那蔓菁自然长得很粗壮。母亲听说后坚决阻拦我们去野熊沟,她说黑熊把邻村谁谁谁的嘴撕烂了,至今收不住口水,长年四季要在脖子上围条毛巾。人们把这个人叫“熊不吃”,是说他遇见熊时装死躺在地下,一动也不动,熊朝他的嘴上抓了一下就走了。我们听了后虽然也害怕,但还是经不住那神秘的大山的诱惑,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悄悄地结伴进山了。我们用绳子扎紧了裤管,每人拿一把明晃晃的小镢头,提个小竹篮儿,大着胆子钻进了野熊沟。嘿,那山坡上的蔓菁的确长得又多又壮实。我们顾不上说话,只顾低头挖了起来,那篮子很快地就装满了。正在这时,猛听得山凹深处传来一声吼叫,那声音在山谷野岭间久久地回荡,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我们以为是黑熊来了,吓得浑身直打哆嗦。过了好长时间,才逐渐地看清在那沟畔的小路上,有一个老头牵着一头老黄牛,正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快到我们跟前时,那老黄牛又“哞——”地叫了一声,声音依然是震山撼谷般地响亮。见是牛叫,我们紧张的心情才松弛下来。然而,那老头儿却向我们喊了起来:“你们几个娃娃,怎么在我的地里挖蔓菁呀!”我们仔细一看,才明白这里并不是荒坡,而是被人精心地开垦出来的一块耕地,那蔓菁是家种的并不是野生的,怪不得长得又密又壮实呢!我们怀着做错了事的心情向老头儿颤颤惊惊地检讨说:“我们并不知道这是你种的地,我们不是故意的,挖的蔓菁我们不要了。”说罢,就把竹篮里的蔓菁往外倒。不料此时,老头儿却一脸慈祥地笑着说:“不要往外倒了,快提回家去,你妈还等着蔓菁下锅呢!”他一边帮着把掉在地上的蔓菁往篮里拣,还一边地摸着我们的头。

回家的路上,我们几次回头看那老头儿,他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山坡地上向我们挥手,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野熊沟。

野熊沟挖蔓菁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虽然以后的几十年间,我再未去野熊沟挖过蔓菁,也未吃过蔓菁,但是蔓菁一词却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里。以至于不久前看到作家萧重声所著的《珍蔬佳话》一书中有对蔓菁的描述,就不由怦然心动,那久远了的儿时的挖蔓菁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是多么地想再咀嚼和品味那山间野蔓菁的味儿啊!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从渠嗜膻腥。”

坡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所表达的心情,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少年时结下的蔓菁之情到老也未了啊!

上一篇:114例新生儿蓝光治疗的护理 下一篇: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