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30 03:28:03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明确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一步研究目前我国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即从注重职业道德,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企业经营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学原理》是所有财经类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核心课程,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可以初步认识会计专业的基本问题,为今后会计学其他课程以及实务操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该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体现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色,又必须迎合国际化趋势成为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探讨和改进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学原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教学方式的不足,探索出该门课程教学的方向即注重职业道德,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等。

一、课程特点

1.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会计从业人员要求很强的动手能力,其市场需求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科的学习特点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原理》也不例外。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方法,更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会计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基础性与系统性并举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对于会计学中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课程的内容涵盖极广,包括了会计的基本要素,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制,财产清查,结账以及会计报表等一整套的会计账务处理过程。因而,《会计学原理》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强调了课程的系统性。

3.专业性和素养性并行

教学的核心不仅要强调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会计专业教学在此方面尤为突出。会计专业教学在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更是不容忽视,甚至就会计学而言,职业素养的培养更重于知识的讲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此时,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了保护自身的利器。职业素养的培育在会计学科的讲授应该从最初的入门基础课程即《会计学原理》教学着手抓好。

二、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实践教学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在教师对于实践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步被纳入教学内容,但是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仍然十分模糊。通过实践教学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哪些技能,如何进行考核,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轻视道德教育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强调对于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较为轻视。然而,从市场对会计工作人才的需求上看,职业道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业资格证考试将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纳入了考核的范畴,学生想要获得从业资格,除了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外,更要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

3.考核方式单一

考试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教学改革还没有能够真正实现的今天,考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制约教师确定教学重点的作用。正是因为在考试忠操作题很少涉及,导致教师长期以来不重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由于在以往的教学考核中,一直都是采用的闭卷式的考核方式,对于实务操作技能的考核则由于卷面出题的局限而无法进行。

4.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在很多高校中还延续着一块黑板、一直粉笔的古老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极为低下。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案例教学,讲授内容显得较为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改革方向

1.加强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在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课时不足,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课时,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另一方面拓宽思路,采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常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账务处理程序等,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的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改变这种现状的有力措施就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节约大量课时,使教学轻松有效。

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批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探索能够培养出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会计人才。

2.注重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身处财政大权的关键位置,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会计从业人员如果失去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考验,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更会为未来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素养更重于专业素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的发展机会会越来越多,但是受到的诱惑也会更大。此时,优秀的专业知识可能会成为会计人员职业发展道路上得助推器,而职业素养会成为会计人员行为的一把标尺。在会计人员,特别是高级的财务人员,在面对诱惑时,职业素养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作出对社会对自身有益的决定。

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初就为学生讲述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并且进行具体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信仰。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通过案例的讲解,特别是真人真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会计人员如果触犯了法律将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3.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期末闭卷考试,调整为日常考核与期末闭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与此同时,将日常考核的重点放在会计模拟实务操作的考核上,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②在闭卷考试的题型上,根据课程的特点,取消如填空、选择等客观题型,而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的主观题为主,主要题型有分录、问答、计算、报表项目及业务题,其分值比例为50:10:20:10:10。在命题和阅卷中充分考虑基础会计学的特点,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基础上,而不是个别业务上。

③在日常考核中,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办法,以会计原理模拟实验教程内容为主,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按照该教程的要求完成会计原理实务操作技能的练习,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填写和编制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模拟教程的完成情况给予考核,并在逐步考核中对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给予指导。这种考核方式,旨在提高教师对实务教学内容的重视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4.丰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讲解输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案例的讲授时,改变传统的幻灯片授课方式,充分引入录像、照片、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溶为一体,为案例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

会计实验室是进行案例分析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设立企业财会部门,通过案例的主线引导和模拟场景的体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会计工作方法和环境,增强了学生对会计案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会计案例理解得更加透彻。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专业模拟实验这种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全面掌握会计的方法与技能的欲望,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积极探索会计知识体系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处理会计信息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的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裘益政.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管理型财会人才”为目标导向[J].会计之友,2008(07):21-22.

[2]杨亚西,刘跃,余杰.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0(08):22-24.

[3]李占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9(9):87-88.

[4]邵庆瑞.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07(8):91-93.

[5]唐国平.会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郑毅,石焱.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上一篇:探究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下一篇:地方政府改革: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