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建言行动”:培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时间:2022-10-30 03:27:13

“雏鹰建言行动”:培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3年年初,教育部召开研讨会,筹划启动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工程”,进一步落实十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社会责任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正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2010年,我们开始策划面向北京市全体中小学生的“雏鹰建言行动”,并于2011年展开实践探索,2012年深入推动。“雏鹰建言行动”以学生建言为切入点,旨在探索基于教育的培养方式和评价方式,发现富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小学生,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雏鹰”建言—促学生

关注社会生活

雏鹰学会飞翔的过程是艰难的,在从巢穴的边缘向谷底坠落的时候,它们会拼命拍打翅膀阻止继续下落,从而掌握最基本的本领——飞翔,完成自己成长的蜕变。还处于人生成长稚嫩阶段的广大中小学生就像雏鹰一样,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突破自我,才能逐步学会独立生存。

“雏鹰建言行动”就是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社会各界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把握发展方向,最终使之像雏鹰一般展翅翱翔。学生们在行动中关注社会与生活,经历思考与磨炼,以自身生活为基础,从自身认识发展的特点出发,针对身边事物提出看法,以科学的表达方式向社会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建立健康的自我观念;不断发展自己的天赋、挖掘自己的潜能,补充正向能量;不断由依赖到独立,勇于为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所关注、所表达的建言,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提供资源和平台,营造环境和氛围,陪伴他们共同经历,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及其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受常规束缚、创意多、视角新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在“雏鹰建言行动”的设计上,秉承“零起点,广参与,大空间,远发展”的理念,从学生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面向北京市所有中小学生开展“雏鹰建言行动”。在内容上,基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同主题开展建言;在形式上,采用文字建言和图形建言等多种方式,其中,文字建言可以是题目建言、摘要建言和全文建言。

据统计,以关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问题文字建言为例,2011年共收集建言1411条,2012年为3749条。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雏鹰建言行动”,在行动中科学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和建议。

二、呵护“幼芽”—为学生

建言创建建言氛围

学生建言的形成是螺旋上升、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以文字建言为例,从想到一个选题,以题目建言的形式呈现,到经过积累相关知识,针对特定选题有更深入的想法而形成摘要建言,再到经历自主探究、不断完善后,才形成全文建言。在学生不断努力完善自身想法,以更为成熟的方式向社会表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适合建言的环境氛围,呵护“幼芽”各抒己见。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各界等都是营造这一环境氛围的主要推手,应尽力调动各种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北京市曙光小学发现学生们对安全、健康、生态问题非常关注,学校便以“雏鹰建言行动”为契机,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整体推动,为学生搭平台,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收获了系列图形建言集《曙光校园故事》。又如,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言行动,收到低碳生活、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言千余条,最终评选出110条具有社会意义和创新意义的建言,并将其集结成册,激励学生们再接再厉。在北京市开展的“雏鹰展翅天地”建言行动现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为学生们提供咨询,大力支持学生建言。

“雏鹰建言行动”建设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科学表达自身主张的机会。学生们聚焦社会责任,以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和建议。建言过程激发了他们自身内在的兴趣和志趣,使他们在不断思考、历练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长。

三、引导方向—发挥教育的

树人作用

“雏鹰建言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够以构思巧妙的图画、文字优美的语言呈现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建言,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教育者能够通过建言,发现学生的兴趣和才华,保护学生稚嫩的、富有个性的想法,借助科研专家的科学支撑,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努力为不同特点和个性的学生搭建班级的、年级的、学校的、市级的,乃至全国的不同建言平台,实现教育“树人”“成人”之目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想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雏鹰建言行动”,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尝试解决,对学生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及实验进行恰切指导。班级、年级、学校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开展各种展示交流行动,通过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及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逐步完善建言,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不断成长和发展。我们对学生建言的评价设有善于发现奖、积极实践奖和勇于创新奖,鼓励学生发现、实践和创新。

四、培育责任—让学生

成为真正的社会公民

培养社会公民是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而社会公民首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的起点就是对责任对象的一种主动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体能动性为责任对象贡献力量。

刘铁芳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构与培养》一文中说,社会责任感包含自我责任感以及对他者的责任感。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自我责任感包括对自我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维护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责任感;以及对自我学习、生活实践过程的责任感。对他者的责任感指对直接参与其中的群体及其活动的责任意识,包括对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等的责任感;对自身不发生直接交往的社会他者的责任意识,如关心国内外社会事件、救灾等;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意识等。

在2013年4月21日的“雏鹰建言行动”中,学生代表为4月20日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建言,用自己的行动关注芦山,支持雅安!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在参与建言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从而逐渐成长为真正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作为培养人才的一项新探索,“雏鹰建言行动”重视教育对学生的引导,重视过程中学生的成长,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完善建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项崭新的教育事业中,期待更多的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加入进来,行动起来!

上一篇:陷入困境的韩国综合频道 下一篇:206月—8月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