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普艺术

时间:2022-10-30 03:27:06

论波普艺术

摘要:波普艺术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通过研究它,可以了解艺术从抽象转向具象,以及艺术的二度空间走入艺术三度“组合”空间的脉络。波普艺术触动了整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基础,引领着艺术朝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变。本文围绕着波普艺术为中心话题,在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可使我们对当代社会进行深刻的剖析。

关键词:波普艺术;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形式

一、波普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19世纪中叶时“电”曾被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激烈的讨论过,他们推测它将可能引发照明的革命。一个半世纪后,它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标准照明方式。

拉斯金曾写道:请读者看看你们的周围,那些物件与装饰是如此的光辉和精准,也常常使你们引以为豪,言不由衷的去赞叹、去呐喊:“我们美国是多么的伟大!”但如果你能仔细思量,在这些精准、光亮的物件背后,英国工人都付出百倍于古代奴隶的艰辛与困苦。你又会怎么想!

拉斯金的“奴役”是指机器世界的独立存在,机器有可能反过来成为人类的主人。维多利亚的轮廓已完全完全机械化了,就像是今天的“电”与现代的纽约人,因为它们的无所不在而使我们视而不见了。拉斯金担心在此情形下:随着自然世界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的人为化机器世界,它将最终带离人们离开“真实”——独立自主的选择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最终在工业化的控制下,损失殆尽,对于拉斯金来说,独立选择与控制自身能力的丧失,其地位与古代奴隶是相差无异。

那无所不在的“科技”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有与本能的创造物,而它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当中——石器、铜器、铁器时代。其被赋予的“器”字,足以说明了无所不在的技术特点。然而今天无所不在的科技与以往的以“石”、“铜”等时代,在某些方面上还有质的不同。“科技”逐渐显现了绝对的“独立性”,它自身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成就了城市的出现——一种人造化的存在系统。它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人类其它生活方式的复原与转变。

城市人口被特型化了,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因为对技术与对组织的强大依赖性,使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创造性劳动,存在方式超越了个人的控制范畴。个人作为一个单元体,表现为最大限度的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操控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复杂的现代社会里个体必须服从于为了支持现代生活而集体创造的机器与组织系统。为了生存,个人不停的调适着自己,同时也被最大的调适到完全依赖于技术系统(今天我们多称之为“网络系统”)技术构成了我们的存在方式,一种极大的控制了我们行为与思想的存在模式。

大多数的画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更加关注的是科技对于现代社会的创造性发明与改造,而非它的“无所不在性”的存在本质的艺术流派,尽管“POP”尤为关注的是:由于科技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战后席卷美国、欧洲的大规模商品消费浪潮,(今天我们中国正迎头赶上),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西方社会的美国化。无法抵制的各种商品与形象以集团化的方式生产、消费、买卖。“POP”以浅薄、肤浅的方式戏弄、模仿这种存在方式。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对科技潜在性消费的真实揭露,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也被异化成了机器及商品。20世纪70年代,在一次对POP艺术家的讨论之中,查利·罗德伯格曾这样描述他的朋友安迪·沃霍尔:沃霍尔总是不停的说,我是一架机器,但据我观察,他是我生活中见到最不像机器的人物之一。实际上在罗德伯格自己的作品之中,啼笑皆非的事物经常以一种崇高的纪念碑式的方式展示出来。暗示出现代社会的巨大分裂性特质,在揭示这种分裂性的同时,也呼吁艺术家不必对此感到窒息、痛苦。

二、波普艺术的特点

波普艺术家们的作品通常都具备4个特点,1、都涉及复杂的符号系统,将文本与形象相结合。2、都采用了广泛的媒介,包括装配、铸造、模件,绘画、摄影及印刷。3、都采用司空见惯的主题。4、对科技与机器的巨大关注。这些都使波普艺术成为20世纪对机器的普遍性进行最为彻底检视的艺术流派。尤其是沃霍尔的作品:其主题的不断的重复性、削弱性,都揭示了虚名背后的本质。沃霍尔作品的每一形象,杰奎琳、玛丽莲·梦露、埃尔文,这些现代文明的代表着,都似乎具有我们无法知道的悲剧性,因此探究表象之后的深层现实成为了波普艺术。

三、波普艺术的反艺术内涵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从表象来看波普艺术是以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唱反调的姿态出现的,即对着干。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是艺术的“向内部走” 它追求自律性为艺术唯一品性的集大成者。波普艺术在“对着干”中开始向外部走。从根本上看,波普艺术是向外部走的艺术,实践已不是简单的题材的增多或形式的改变,在它回复到描绘性视觉信息的转向中它有意变俗为雅,或变雅为俗,变生活为艺术,对艺术进行全新理解:艺术是生活,生活也就是艺术。而这一点使它不仅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及美学价值进行了改变,而且也使其自身果然具有了“非纯粹性”、“非艺术性”的反艺术内涵。具体看来,波普艺术在素材的选择上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所摒弃的俗文化形象,波普艺术抛弃极端的抽象形式,开始重新使用具象,但这些具象绝不是西方传统艺术中使用的具象,而是一批新具象,来自于充分商业化的日常世界。

波普是以一种非艺术的形式闯进艺术的领域,这使得艺术和艺术品市场产生了某些混乱的局面,这种混乱对西方文化市场的有序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由于波普艺术自身对表现形式的过分追逐,而无法避免的导致了对文化和内涵的轻视。波普艺术作为一般文化思潮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出现,它对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冲击给世界艺坛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同样波普艺术的代表人劳申伯格1985年来华也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要求学习借鉴西方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文化上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开,为波普艺术的进入奠定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解放着国人的创作思想。

参考文献:

[1]奚静之. 欧洲绘画简史[M] . 第一版.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78-82

[2]叶朗. 现代美学体系[M] . 第一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0-129

[3]孙志宜. 失落与超越[M] . 第二版. 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90-100

作者简介:姓名:王旭;性别:男;年龄:41;籍贯:辽宁;民族:汉;学历:本科,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职称:讲师。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工学结合的探索 下一篇:新闻报道传播的艺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