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罪与破坏性采矿罪解析

时间:2022-10-30 03:23:32

非法采矿罪与破坏性采矿罪解析

入刊理由:

矿产资源属于国有,但某些私人矿主因开采矿产资源能带来巨大利润而非法开采未经国家批准的矿区,并采取一系列恶劣行为与执法人员对抗,造成了国有矿产的流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危害群众利益的严重后果。本文针对非法采矿罪与破坏性采矿罪进行解析,阐明其危害性,以减少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非法采矿罪,第二款规定了破坏性采矿罪。

非法采矿罪,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或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破坏性采矿罪,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

整顿矿业秩序

出台相关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多方面原因,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先后出现了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的严重混乱情况。例如,江西省境内90%以上的中央直属矿山和70%以上的地方国营矿山都受到个体采矿的干扰。又如,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曾有来自15个省、自治区的2万多人进山采金、乱挖滥采、走私贩运,一年流失黄金上万两。后来,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清山和堵塞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理整顿,打击了“金老板”,遣返了大批外来人员,矿业秩序明显好转,黄金产量大幅度上升。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在云南省也比较突出,个别地方还因此发生矛盾冲突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各个省、自治区经过依法治理整顿之后,都处理了一批违法案件,关停并转了一部分矿点,调解了大量纠纷,核定了大部分矿界,加快了登记发证工作,矿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该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矿产资源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令赔偿损失,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1997年《刑法》修订时,把《矿产资源法》中涉及刑事的条款吸纳进来,使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的认定和处罚更明确、更具操作性。

非法采矿罪与破坏性采矿罪特征

客体特征。这两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和开采审批制度,对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制度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本罪的实施就是直接侵犯《矿产资源法》的这些规定。

客观特征。非法采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二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行为;三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证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行为。无论是哪种行为,要构成犯罪,还必须有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情节。

所谓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主要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矿产资源法的这些规定主要是:开办矿山企业,由审批机关依法审查批准;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国家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采;矿山企业变更矿区范围,必须报请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请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机关重新核发采矿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进入他人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等等。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所谓国家规定实行保证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是指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稀缺、贵重程度确定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批准开采的矿种。所谓国家规划矿区,是指国家根据建设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为建设大、中型矿山划定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所谓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的,尚未列入国家建设规划的,储量大、质量好、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保护区域。

构成非法采矿罪,只要具有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可。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是本罪成立的必要条件。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是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矿种和分类见《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新发现的矿种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破坏性采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矿产资源法》第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破坏性开采,是指采用国家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禁止使用的开采方法采矿和禁止使用的开采顺序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或者在矿区乱开采。必须是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才构成本罪。

主体特征。这两个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但一般限于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包括国有、集体、乡镇和私营、个体等矿山企业中作出非法采矿决策的领导人员、主要执行人员和个体采矿人员。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主体。

主观特征。这两个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获取矿产品以牟利。过失不能构成上述两罪。

上一篇:创新思想品德教学,加强德育渗透 下一篇:吡拉西坦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功能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