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

时间:2022-10-30 03:21:47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

摘要:潮州筝派是中国九大古筝流派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潮州筝派细腻、柔美、婉转的音乐艺术风格。文章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潮州筝派在潮汕地区产生、潮州筝派音乐艺术风格形成和民间潮筝活动所形成的声音文化景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寻潮州筝派产生发展及其音乐风格形成的缘由所在。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风格;潮州筝派;潮汕文化;文化地理学;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式文化区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共同文化特征的人所分布的地理范围。”1949至1952年,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地级市被通称为“潮汕”行政区。而由于地理位置相邻,语言、风俗习惯、艺术文化的相同,“潮汕”地区如今已然成为潮州文化所影响的一个形式文化区。因而,当前的潮州音乐、潮州戏剧也都主要活动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这三个地区。由此,统称为“潮汕地区”。

由于潮汕地区依山临水,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称,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潮商出外经商的始发地。因此,经济贸易不断快速发展,也造就潮汕地区人文文化的繁荣发展,从唐代开始直至元代,“五岭,首称一潮,士俗熙熙,有广南闽峤之语。人文或或。”到明清时期,潮汕已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文化中心,潮汕音乐、戏剧也以其独特的地区风格享誉全国。潮州筝派反映出潮汕地区的人文特点,以柔美、细腻著称,成为“茫茫九派中国筝”的重要一筝派。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寻在潮汕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相互作用下,潮州筝派音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的。

一、潮州筝派音乐艺术在潮汕地区产生的缘由

(一)中原人民的迁入带来了秦筝

文化地理学家认为,文化传播一部分源于“迁移扩散”,“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人或集团从一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早在秦统一六国时期。少数中原人不断向南迁移,将文化带人百粤地区,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由陕西传人潮汕地区,因而至今潮州人依旧将“筝”称为“秦筝”。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征服岭南地区,派将领史禄率军五十万攻入百粤,设南海、桂林、象、交趾四个郡县,因此潮汕纳入到秦国版图,逐渐被北方文化所影响。之后从西晋开始至南宋末年战乱不断,例如,西晋惠帝时期的“永嘉之乱”、唐代开元年间的“安史之乱”、唐僖宗年间的“唐黄巢起义”和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历次战乱,均有中原汉人多次往南逃难,多以陕西、山西等北方人移民至长江以南地区,迁徒经由江浙至福建东南部漳浦以及江西赣州一带,最后进入潮汕地区,和本地的土著居民相互融合,产生了现今的潮州居民。中原人民的迁移也将北方的传统文化艺术带人潮汕地区,这当中就包括西秦戏和秦筝的传人。

今天潮州音乐特有的“轻、重、活、反”的定调应该是受到了秦调“燕乐音阶”的影响,其中两个特色的中立音“升4”、“降7”也应该是与“秦腔”中的“花”、“哭”同源。加之,唐代以后,韩愈等数十位朝廷官员被贬,流放到潮州做刺史,这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传人潮汕地区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669年.潮州地区出现了被称为“但人”的蓝雷部族起义,朝廷命隋协律郎陈政为鹰扬将军,派其率军进入当今的泉州、潮州一带。在鹰扬将军战死后,由其子陈元光代为将军。直到唐永隆初,陈元光将军击退了“但人”的起义,开始对当时泉州和潮州一带进行治理。先后在泉州和潮州之间设立了漳州,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镇抚。由于陈政之前是任协律郎,为太常寺的最高音乐官,因而陈元光从小就受到影响。在他治理潮州、漳州地区20多年间,陈元光采用“乐武治化”政策,推行当时中原流行“歌舞伎乐”的音乐形态。融人到当地的民间音乐中,让当地的老百姓跟着歌舞,使施政者的政策、思想通过歌舞音乐深人民心,达到教化的作用,也形成了现今的潮州音乐有边歌唱边弹奏的音乐形态。

(二)潮汕一带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潮州筝派音乐艺术

“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总要程度不等地受到相关地域、地貌、山川、江河、海洋、气候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由上所述,由于西晋至南宋年间,不断的战乱、政治的动荡,促使中原人口向南迁移,同时将中原音乐文化带人南部,随之秦筝也向南传播,由此传人潮汕地区。秦筝在潮汕地区不断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遂衍变为如今独具一格的潮州筝派。

潮汕地区处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的相接处,地理特征与闽南地区相似,“而与汀、漳平壤相接,叉无山川无限,其俗之繁华既与漳同,而其语言又与漳泉二郡通。”潮汕地区一面向海,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回归线横穿,气候适宜。地处潮汕平原,土壤肥沃、耕地面积集中。使得潮汕地区成为全省最适宜农耕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少人多,人均使用的耕地狭窄,庞大的人口,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潮汕地区人民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里创造出特有的雅致精细的文化产物。在农业上,潮汕地区人民一直“耕地如绣花”,当地人民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直至今日,潮汕地区的水稻一直是广东省最高单产的地区。在手工业上,“绣以潮州绣工为上”。由于人民的活动和生活范围有限,潮汕的人文工艺,如潮州陶艺、五金技艺、刺绣、木雕以及造船、冶铁、榨糖等方面都以“雅致细腻、精美绝伦”著称。由于自然环境的温和宜人,人文环境的宽和严谨。也促使当地的音乐艺术顺从于这样的环境特点,潮州筝派就以细腻、柔和、清丽的风格独树一帜。

二、潮州筝派风格形成的缘由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文化,人类与自然互相改变、互相影响、融合。我国南北方的各类筝派风格的形成都与其自身所处的地域位置、气候环境以及该地域所特有的思想文化、风土人情、方言文化以及一些特有的民间音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从潮州弦诗乐中脱胎而成

潮州音乐最早来自于潮汕地区的民歌小调,还汲取了戏剧等题材。当中包括了潮州大锣鼓、弦诗乐、潮州庙堂音乐等,其中弦诗乐以板击节、二弦作为领头乐器,加上扬琴、筝、椰胡、小三弦等乐器为伴奏进行合奏。而在众多的弦诗乐的乐器组合中.一种以筝、小三弦和琵琶为形式的小型弹拨乐合奏脱颖而出,被称为“细乐”。而筝在“细乐”中又占据着主要位置,之后逐渐从“细乐”中脱胎而出,形成如今的“潮州筝派”。潮州筝派音韵柔美婉转的特点也是延续着潮州弦诗乐的风格,在乐曲的记谱法上,潮筝派与弦诗乐记谱方式相同,采用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二四谱”。这种记谱法采用数字“二、三、四、五、六、七、八”作为记谱符号,相当于简谱中“5、6、l、2、3、5、6”的唱名。由于二四谱是五声音阶,由此在调式上,潮州筝派产生“轻”、“重”、“活”、“反”为主的特色调式。

(二)弹奏风格沿用潮州音乐特点

“潮州音乐”指的是在潮汕民间所流传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其中潮州筝派从潮州弦诗乐中脱胎而出,其中很多的演奏曲目、音乐风格都延续了潮州弦诗乐的传统曲目及其风格,潮州筝派也受到潮剧唱腔的影响。首先,从右手的技法上来看,由于在潮州筝曲中受到潮州音乐中曲调多变的影响,在许多潮州筝曲中出现了“变奏”。所以右手的演奏中,出现了“反打”、“煞音”、“花指”和“八度轮”这些具有潮州筝派特色的技法。其次,从左手的技法上看,由于受到潮剧唱腔的影响,潮州筝曲当中就有许多模仿潮剧唱腔的音律,因此为了反映这样细腻多变的音乐情感,在左手的弹奏上,采用了“双按”,就是将左手大指和中指同时或者先后按“3”、“6”两个音,使之变为“4”、“7”;此外,还采用右手弹奏,左手跟随着在弦上“揉”、“颤”等方式进行潮筝的“作韵”。

(三)地理位置和儒家文化影响产生潮州筝派音乐特有曲目

潮汕地区由于面向海洋,人民的许多活动和生产多以海洋为主,光绪《潮阳县志》中提到:“滨海以渔盐为业,朝出暮归,可储仰自给。至于巨商逐海洋之利,往来燕齐吴越。富室者颇多。”因而在潮汕地区渔业发达,沿海有众多渔港、渔村、渔船和鱼货等海上人文景观。潮汕的海上交通业十分发达,促使许多人为了谋生,远走他乡,出外经商,因而潮汕也成为广东著名的侨乡。这样的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达的潮汕地区,所生成的潮州筝派自然在创作的曲目上与当地的水上文化紧密联系。例如,潮筝曲《寒鸦戏水》,当中的寒鸦指的是一种水鸟,又称鸥鸟。全曲通过曲调由缓慢、婉转转变到明快跌宕,以独特的韵味.别致清新的特色,表现出寒鸭不惧严寒,在水中悠闲自得、追逐嬉戏的情景。

潮州筝派的曲目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进入到潮汕地区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时,广东地区还十分落后,经济不发达,成为朝廷被贬官员的发落之地。最著名的就是唐代的文学家、儒家派韩愈,他两次被贬到潮州做官,将中原的文化以及儒家思想带入当地。“韩愈52岁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被贬为潮州刺史,虽然历时仅七八个月,但其排佛尊儒、兴办州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从唐代开始,当地文化就不断地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例如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就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一群大雁从远天飞过的景象,以细腻、优美的曲调刻画出大自然所呈现出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出当地居民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与歌颂,这也体现了儒家美学中崇尚“礼乐”、提倡万物之间“和”的准则。

(四)在潮汕方言的民情语境中形成潮州筝派音乐独特的演奏风格

被俗称为“潮州话”的潮汕方言是属于闽南语系的一个分离出的支系,现分布在广东省东部的沿海地区。因此潮汕地区的人民除了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外,都用潮州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潮州音乐所用到的传统记谱法是“二四谱”,它是运用潮州话来进行说唱的一种读谱法。其音乐的音韵和音律也受到潮汕方言的影响。“二四谱”中用数字“二、三、四、五、六、”来表示音阶和各音级的音高,以及其中的“4”、“7”表示“重三”、“重六”,“6”、“3”表示“轻三”、“轻六”,这都与潮州话所保留的八音拼读的方式有关。潮州筝派随潮州音乐采用“二四谱”进行记谱,因而潮州筝派在潮汕地区的演奏方式除了合奏、独奏外,还有一种用潮州话边吟唱二四谱、边弹奏潮州筝曲的演奏方式,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在弹奏技法和音乐风格的表达上都给予演奏者以极大的自由性,潮州筝派的传人也经常通过这种被称为“作韵”的方式进行多种潮州筝派的创作。无疑,潮筝的此种“作韵”方式的演奏法是形成潮筝个人派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民间潮筝活动所形成的特有声音景观

声音景观的产生在于人在一定的场合所做出的音乐行为,当中所出现的音乐声音,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声音景观。在潮汕地区,民间的潮州筝派的传人、名家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在传承和发展潮州筝派,由此形成了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景观。音乐学家将声音景观解释为“一种音乐文化有特色的背景、声音与意义”。2015年7月初,笔者对潮汕地区潮州筝派传人的音乐活动进行考察,对此声音景观有了一些了解。

(一)潮筝出现个人潮筝派系的“声音”现象

此处所指的“声音”表示的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由于潮州筝曲早期采用的是二四谱和工尺谱的记谱方式,以及自身“作韵”的特点,使得潮州筝派在演奏技法和传谱上都比较自由和即兴,长期以来。也使得在潮卅I筝派中出现了具有特色的个人潮筝派系。

在潮汕地区,潮筝主要分为以洪沛臣和李嘉听为首的洪、李两大流派,以这两派为基础又发展出其他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潮筝派别。从洪氏流派的传播来看,洪沛臣主要师传三大弟子:郑映梅、张汉斋和王泽如先生。郑映梅的弟子蔡远涛先生就抄藏有郑先生的遗编以及众多的潮州民间乐谱,另一位潮筝重要传人杨广泉先生也同样是郑映梅先生的弟子,杨先生通晓潮州音乐的演奏、历史。洪派的另一位传人张汉斋先生则是用“二四谱”和“工尺谱”相结合的方式,以“弦乐谱”之名介绍潮州乐谱,其中就包括筝曲和琵琶曲。20世纪50年代初,张汉斋先生作为发起人,和蔡远涛、杨广泉先生一起参与了“潮乐改进会”。洪派的另一位传人苏文贤先生则是早期向北方传播潮筝技艺的传人。总体来说,洪派风格是为了强调统一乐风,严格遵循传统演奏,乐句平整简练,风格古朴典雅。从李氏流派的传播来看,传人众多,以近代传人为例,高哲睿先生师承李派传人洪如炎先生,一直以来,高先生都在进行民间筝的培训,其中整理编写出《潮州筝派演奏法》,当中详细介绍了潮筝派的演奏特点和特色曲目,高先生也在传统潮筝上创新出“流畅细腻、感情深化”的个人特色。黄长富先生也同时师承洪如炎先生,黄先生的风格“古朴浑厚、严谨规矩”,他在传统潮筝筝曲的基础上创作了《话丰年》《打谷场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曲。杨秀明先生师承李派传人海山徐涤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被中国音乐学院邀请教授潮州音乐,杨先生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其中曾受邀到电视台录制筝曲独奏节目。宣传潮州音乐;杨秀明先生在外也不断向其他知名筝家请益,当中受到启发,通过诸宫调的研究方法,总结出潮筝用调的规律,编订出《诸宫调・粉红莲》,丰富了潮筝“一曲多调独弹”的表达方式。总结李派的特点在于注重创新,多在传统演奏上加入具有个人特色的技法,风格灵活多变、细腻流畅。

潮汕地区揭阳市的潮筝代表林永之,被称为“南筝北传”的奠基人,他在上京求学时将潮筝传给了潭步溟、史荫美,之后史荫美叉传给梁在平,形成了北京的潮筝流派。在上海地区有郭鹰老师所发展出的潮筝流派,郭鹰师承庄以莅先生,在30年代中期时去上海,在那里一直进行着潮筝的宣传和教学活动,使得潮筝派在上海地区得以发展。这样以个人风格为特点的潮筝派系出现,形成了潮州筝派个人派系的“声音”体系。

(二)潮筝形成特色的音乐文化背景

“表演地点”和“表演者与听众的行为”指的是声音景观中所说的“背景”。2015年7月5日。笔者在对潮州筝派传人辜玉斌老师的采访中了解到,由他负责的中国潮筝学会,主要是将潮汕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潮州筝派传人集中起来进行潮州筝派研究,以及邀请、组织潮筝传人在潮汕地区、广东其他地区甚至全国、海外进行潮州筝派的讲学、演出,学会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古筝流派网站“中国潮筝网”,试图通过发达的现代网络信息来宣传潮州筝派。除了潮筝派传人经常性的表演、宣传潮州筝派外,潮筝传人还通过潮筝传授的教学活动来传承潮筝,此举也是这一声音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2015年7月17日至19日,笔者赴广东省汕头市及其下属澄海区进行潮州筝派传人传承活动的田野采风工作,了解到汕头地区潮筝派传人名家黄长富先生长女黄冠英、次女黄楚英以及黄冠英老师的女儿蔡毅老师的潮筝传承活动。黄冠英老师长期以来都以开授“一对一”家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潮筝教学,她只教授潮州筝派曲目,为对潮筝感兴趣的学生传授潮州筝派的精华,并且免费授课。蔡毅老师则在汕头市创办了音乐艺术培训中心,通过古筝考级渗透潮州筝派的曲且和文化来传承潮筝。同时蔡老师的培训中心与汕头市龙湖区文化馆一起举办了名为“弄潮”的古筝重奏音乐会,将潮筝曲改编成几个声部来合奏,整场音乐会演奏曲目多数以潮筝派曲目为主,用音乐会的形式将潮筝向社会推广。汕头市澄海区的黄楚英老师一直在自己创办的古筝培训中心进行潮筝教学,由于当前受到古筝考级的社会压力,传承潮州筝派遇到了一定困难,黄老师也在适应古筝考级的形式下,采用统一的古筝教程。但在涉及潮州筝派的曲目时,黄老师就会用其父黄长富先生所流传下来的谱子,向学生教授潮筝派流传下来的民间演奏技法。在这类传承活动中,学生成为潮筝的“听赏者”和“受教者”,老师成为潮筝的“表演者”。在这样“表演者”对“听赏者”、“受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使潮筝不断向外传播。

(三)潮筝在潮汕地区形成的声音景观所带来的“意义”

“意义”表示的是音乐本身所带来的意义和带给表演者与听众的意义,潮州筝派演奏的筝曲一直被称为一种文人的音乐。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潮州筝派的传人普遍都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通过自身所受到的音乐教育,让潮州筝派适应新时代,在保存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例如,汕头市的黄冠英老师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在学校学习了系统的音乐知识,因此.黄老师一直在将其父黄长富流传下来的潮州筝曲进行整理,译化成简谱。蔡毅老师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现为汕头戏曲学校的教师,蔡老师自己编写古筝教材,并使用在自己创办的音乐艺术培训中心的古筝培训上,从每一级的练习曲到演奏曲都穿插了一到两首的潮筝派曲子,在每一级的潮筝曲中附有潮乐文化和演奏技巧的说明。如今在潮汕地区,潮筝传人还经常在当地的文化中心、广场进行弦诗乐、细乐的排练演奏,一些潮州音乐爱好者在不断的听赏过程中,产生对潮筝的兴趣,进而拜师潮筝传人学习潮筝,或是一些年长的爱好者会让自己的子女、孙子来进行潮筝的学习,在笔者旁听黄冠英老师的潮筝教学过程中,有两位初中的学生,就是由于自己的爷爷是潮州音乐的爱好者而鼓励自己孙女来学习潮筝。

四、结语

综上所述,潮州筝派的产生、发展、风格形成、传播发展都与当地的地理、人文有着极大的联系。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潮州筝派在潮汕地区的产生缘由,最早是由于西晋至南宋战乱不断、政治动荡,大量中原难民和朝廷官员被贬,通过“迁移扩散”的方式从北向南迁移,将中原艺术文化带人潮汕地区,由此将“秦筝”引入潮汕地区。“筝”在潮汕地区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潮汕地势平坦、海洋文化发达的地理特点,孕育而生的潮州筝派也以柔美、细腻的风格著称。再看潮州筝派风格的确立,筝乐在潮汕地区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当地潮州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潮州筝派在记谱法、音律、调式等方面都延续了潮州音乐的传统方式。潮汕渔业的发达以及儒家思想的渗透,体现在潮州筝曲的主题内容上。潮州音乐传统记谱法“二四谱”,其特色在于用潮汕方言说唱,这样也使得潮州筝派出现了特有的边弹奏边用潮州话吟唱谱曲的演奏形式。当前在潮汕地区形成了潮州筝乐这样一道声音景观,是由于潮州筝曲早期采用工尺谱、二四谱进行传谱,后来产生了潮州筝派“作韵”的特点,使得在潮汕地区潮州筝派出现了个人潮筝派系的“声音”。长久以来,受到现代音乐知识熏陶的潮筝传人,在不断进行教学、宣传以及研究工作,使得潮州筝派不断适应新时代,得以保存至今。由此看来,潮州筝派的产生以及风格的确立,与潮汕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潮汕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潮州筝派.潮州筝派音乐艺术也成为了潮汕文化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情... 下一篇: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