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时间:2022-10-30 02:34:05

多视角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摘要]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多视角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归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66-01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管理对象的规模扩大

经过几年时间的连续扩招,学生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管理队伍的增长速度和能力提升速度还没有赶上高职生队伍的扩大速度,学生和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在内的管理队伍之间的比例明显失调。所以,相对来说高职院校的管理队伍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这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

(二)管理对象的思想活跃且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中富有活力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进步,他们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忧虑,有的令人深思,折射出了高职生身上鲜明的时代烙印。首先,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不少人倾向于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和消极避世。其次,性格特征越来越鲜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最后,生活方式越来越时尚,随着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生对于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他们盼望多元的文化娱乐,追求更加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

(三)管理环境的更加复杂化

国家重视高职院校建设,加大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是当前大的外部环境背景,但是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新时期新社会环境下其建设道路没有现成的章法可循,也决定了其建设进程的难度。内部环境涉及到高职院校内部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所有影响因素的总和,比如人力、物力、财力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当前,人力资源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人员方面,其数量有待继续增加,其素质也有待更大提高。物力方面主要集中在实施教育的物质条件,如训练基地、实习场所、教学设备等,这些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很多院校还没有办法完全落实。在国家大力倡导下,高职教育投资增加,与其他教育形式比还是有差距的。

二、基于多视角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一)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待增强。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学生管理队伍由相对较年轻的教职工构成,管理经验不足,人员数量虽然在通过逐步增加来满足高职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传统的学生观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但对于学习方法、学生心理、就业择业观念等却缺乏必要的引导。

(三)环境因素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目前,国内的社会在由工业化逐渐向信息化转变,高职生的培养也受到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就曾对浙江义乌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学院进行大胆教改的事例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中指出,该校的600多名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淘宝网店,即使在上课时间也可以做自己的生意,生意不错的学生已经能够赚到一笔相当丰厚的报酬,该报道一出就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可以说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但是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隐私泄露、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三、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

在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了解和结合学生自身特征,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突出的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因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突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要时刻关注校园校风建设,在学校当中贯彻良好的学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习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

1.稳定专兼结合,以专为卞的辅导员基本队伍。要坚持辅导员的选聘条件,完善和严格辅导员的选聘程序。要遵循教学规律,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防止辅导员的频繁更替,造成学院工作的混乱。

2.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高职院校要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内容和方法,要用规章制度来定义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要在辅导员面前形成竞争意识,并实现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德鲁克,陈小白,刘勃.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M].华夏出版社,2008.

[2]赵一标,单强.试论高职院校的柔性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6(9):28-30.

[3]刘晶.高职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13):526-526.

上一篇:谈就业指导课如何指导学生就业 下一篇:当代中国戏剧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