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第4期

时间:2022-10-30 01:42:48

CPI上涨对房地产的影响

在这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房价 快速上涨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产品价格上涨,也会由此带动整个市场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的价格快速上涨是这一轮价格上涨最后一端。当国内食品的价格出现全面快速持续上涨时,它也预示中国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因此,面对国内CPI严重局势,政府决不会低估CPI快速上涨的严重性。特别是当面对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时,政府对CPI的上涨更是会关注。因此,从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仅不要改变,而且还要加大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而房地产是完全的资金密集性产业,当央行的货币政策全面的从紧时,房地产业当然是首当其冲。银行信贷规模从紧及利率的上升,都是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最为重要的方面。在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自己企业应对方式。这就是目前国内CPI上涨对房地产影响的关键所在。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CPI偏高并不意味着经济过热

CPI偏高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偏热或者过热。宏观经济过热主要是通过需求偏热反映出来,是由于货币数量增加,并引起各种需求包括投资、消费等全面的过快上涨,导致物价持续全面大幅度上涨,这样才是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过热的表现。当前CPI高企一是因为翘尾因素的影响,二是部分产品供给不足等导致的新涨价因素,总体看还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CPI高企”这个问题,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球通胀从潜伏走向现实

经历了连续5年的较快增长之后,世界经济正在面对物价普遍上涨这样一个“副产品”――无论是食品、汽油的价格,还是教育、医疗保健的费用,都在日益上升。通货膨胀的“星火”,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燎原”,许多国家的通胀率蹿至创纪录水平:新加坡达到25年来最高纪录;美国创17年来新高;沙特阿拉伯处于16年来最高线;瑞士升至14年来最高点;一向强调“挤压”通胀率的欧元区,今年1月也以3.2%的水平达到14年来最高值……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接过世界经济增长“接力棒”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既要确保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又要控制通胀的重要课题。国际金融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当前需要重视资产泡沫化倾向,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以防经济“硬着陆”。

归根结底,确保经济平稳,才能使抵御通胀的货币手段发挥良效。因此,世界经济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保持稳定发展。在此不妨听一听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里茨近日对“潜伏”的全球滞胀发出的警告:至关重要的是,各国货币当局要对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做出适度的反应――“挤干”通货膨胀未必很难,但是“滞”的代价必然很大,不可不防。

吴绮敏(人民日报国际周刊主编)

正确看待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实际的经济与金融体系运行中存在一些约束,并因此致使货币政策的功效大打折扣,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期待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不可以期望过高。

中国应该加快在基本经济体制和价格机制上的改革,尽快纠正能源、资源、土地、污染等方面的价格扭曲,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长期的拖延只会加剧失衡,更会加剧货币政策的难度。同时,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应该进一步深化,首当其冲的应是增加央行制定政策的独立性。有人担心,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也像美联储那样独立的话,货币政策可能太多地考虑通货膨胀,而较少顾及经济增长。其实这一担心是过虑了。虽然各国的中央银行(包括联储)大都以防止通货膨胀为主要政策目标,但他们在制定政策时都不会置经济增长于不顾,而是会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最近一段时间美联储的大幅度减息政策其实证明了这一点。

孙明春(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

用中医思维治疗中国通胀

如何抑制通胀是一个类似中医理论的系统问题,而不能是西医的“头疼医头”。货币的数量紧缩导致了结构失衡,即信用高的大客户抢走贷款,而中小企业则难以获得,或者支付更高的利率,这由民间融资成本高涨可以看出。这将导致握有大量信贷的大企业扩张投资,而中小企业生产困难或倒闭。继续总量紧缩可能使这一趋势恶化。其次,提高利率可控制投资和通胀,但提高储蓄利率也会降低消费需求,使产能过剩更难摆脱。如果非对称加息,提高贷款利率而不提高储蓄利率就会扩大利差,使已经商业化的银行有更大的放贷冲动,与控制贷款以抑制投资增长的愿望相违。同时,提高利率对中小企业和地产信贷积累了更大威胁。而美国的连续降息导致的利差倒挂,已令中国丧失更大加息空间,而中国又不得不控制通胀。

中国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治疗通货膨胀的同时扩大内需。首先,产能过剩和外需不足导致制造业紧缩,产生失业问题,应该通过发展服务业减轻压力;其次,停止要素价格改革,加速人民币升值,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和外汇占款放贷;其三,大幅提高对农业补贴,增加农产品供给,这是一个长期任务,目前的补贴不足以吸引农民从事经营性农业活动:第四,通过金融手段调控资产价格,防止大起大落。

张立伟(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中国金融业的后发劣势

关于金融创新的讨论又热了起来。但事实上,目前几乎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创新,严厉的金融管制政策将扼杀所有可能的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就是最好的例子。按照国际惯例,新品种研制、上市是交易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我国交易所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职责,上述工作反而归口到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会同交易所研究后上报审批。在这种体制下,交易所不可能是真正的交易所,更不可能去创新和竞争。

2004年,中国经济学界曾经发生过 “后发优势”和 “后发劣势”的学术争论。前者认为,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欧美的先进科技,大幅提高本国劳动生产率达到超英赶美的目的。后者表示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这就是有名的“对后来者诅咒”。

一些不需要太多制度条件的产业,比如造鞋袜衣服、彩电冰箱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通过学习西方欧美先进技术办成“世界工厂”是没有问题的。但像金融业这样以诚信为本的信用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私有产权界定、有限政府和法治环境,那么只能办成空中楼阁,注定孱弱不堪。

徐斌(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重要的是让企业竞争大过劳务竞争

中国的劳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权利得不到保障是一个现实问题,但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去看?我认为,所谓的强资本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强势,而是因为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太厉害了,劳动力供大于求。你不干有人干,你不在这里干,到别的企业也很难找到好工作。所以我认为要用一种经济思维而不是阶级斗争的思维来看劳资之间的矛盾,维护员工的利益,不是去批评、限制、卡住企业,而是要更好的发展企业,让更多人变成企业家,增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员工之间的竞争低于企业之间的竞争。

其实最近十多年来,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激烈起来了,出现了“民工荒”。市场的力量已经在帮助劳工实现工资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那么,在市场经济力量之外我们要不要追加一些别的力量?一些企业家利用劳工之间的过度竞争拖欠工人工资、置工人的伤残、死亡于不顾。在中国经济连续增长10%的情况下,让一个国家的总理为民工讨工资,这些应该是让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感到羞耻的事情。

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上一篇:科学发展引领企业兴旺之路 下一篇:众志成城 抗击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