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30 12:46:11

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指出了重污染天气频发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热点问题和社会焦点问题,阐述了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的现状,分析了辽宁省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46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多次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辽宁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要求,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治理效果,但是重污染天气在冬季期间依然频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较重。如何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当前该省大气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2]。

2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现状

辽宁省是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建成并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监测数据统计2014~2016年期间全省共计发生重污染天气451天次,其中供暖期发生391天次,占比86.7%;非供暖期60天次占比13.3%。辽宁省冬季取暖期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期,发生频率是非供暖期的重污染天数的6.5倍;2014~2016年全省重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占比90%、可吸入颗粒物(PM10)占比6.9%、臭氧(O3)占比3.1%。根据近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辽宁省的冬季取暖和春季沙尘造成了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取暖期不利气象条件、受外源输入型污染与本地污染源叠加更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污染重的重污染天气过程[3]。

3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存在的问题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方面,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和修编完成了两版省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体系。2014~2016年间全省累计启动应急预案75次,在APEC、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的环境空气保障工作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3.1预警预报能力急需加强

目前,辽宁省已建成省级和沈阳、大连市级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外预警预报信息。其余12个市也相应的建立了预警预报系统,但很多未形成真正的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和体系。由于预报能力和经验有限,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报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出现“预警失误”、“滞后响应”或“提前结束响应”等问题[4]。

3.2责任部门责任未有效落实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急响应的内容根据不同等级包括限产停产、车辆限行、学校停课等一系列措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在辽宁省近3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实践来看,有的地方存在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现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责任部门未有效落实相关责任。

3.3预案响应实施的监督和后评估制度不足

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对应的是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目前,该省的重污染应对工作中,重在对预警预报的形势研判和是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等的监督。虽然该省建立了现场督导组现场督查制度,但是对应急响应的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的后评估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各市每次的应对相应措施效果和实施后评估都主要以工作总结形式为主,缺乏好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部分城市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相对较低。

3.4预警信息时效有待提高

从近年的工作实际来看,预警信息涉及诸多中间环节,比如应急预案的启动一般由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传真或是短信指令的形式发送给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再根据自身的职责传达给相应的部门执行预案响应措施,这样的中间环节就容易出现遗漏和滞后情况,影响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时效。此外,对公众预警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有的缺少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对公众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等内容,其时效、覆盖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和引起社会舆论、谣言等不良反应。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预警预报工作

加强完善全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好技术支持,提高省级和沈阳、大连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对各市做好技术指导。同时要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基础性工作,开展全方位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源清单,建立排放源清单的动态更新及维护机制,确保污染源数据的连贯性和时效性[5]。注重培养专职预警预报人员,加强环保、气象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4.2强化政府主导和应急预案体系衔接

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切实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分工和主要责任人,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响应措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预案体系衔接,细化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4.3科学论证,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

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做好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专家库,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响应等方面和每一次发生的重污染过程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6]。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和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响应调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精准治理雾霾。

4.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后督察

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要求,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根据各地重污染天气的预警预报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情况,加强对重污染天气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落实工作情况实施后督察,对工作中履职不力的个人和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以确保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响应措施落到实处。

4.5加强信息公开

针对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容易发生负面的社会舆论。要加强信息公开宣传工作,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预报信息、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流程、工作效果、防范措施等信息,要通过各种媒体及时给公众,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客观和及时的报道把控社会舆情,避免谣言造成不良影响。

5Y语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短期内辽宁省整体大气环境不能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对大气污染物的“削峰减频”的有效抓手,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落实,对改善整体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郜会青.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7):98~101.

[2]马寅,曹兴,薛丽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现状及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 2017 ,31(18):7~9.

[3]张晓峰.辽宁省大气污染特征浅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 (13):137~138.

[4]杨岚.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应急管理, 2016 (1):44~45.

[5]邹月明.锦州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5):106.

[6]柴发合,邱雄辉,胡君. 深入完善应急措施 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J].环境保护, 2013(22):15~17.

上一篇:土壤沟槽处理技术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 下一篇:矿井废水处理工程实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