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侦查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时间:2022-10-30 12:10:05

浅析我国的侦查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摘要】侦查启动作为刑事诉讼的开端,是必经的、必不可少的程序环节。以往对侦查启动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立案程序的存废,初查程序的合法性与否等方面,然而我国实践中立案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在于侦查启动。因此,对侦查启动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符合我国实际的、符合侦查规律的侦查启动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侦查启动;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07-01

一、侦查启动程序概述

侦查启动程序,就是指侦查机关为了对符合条件的刑事案件展开侦查,在启动侦查程序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程序规范。侦查程序的启动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开端,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目前所实际运行的侦查启动制度上看,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大致可以分为随机型启动和程序型启动。随机型启动,是指侦查机关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获悉犯罪消息,就立即启动侦查程序展开调查,无需经过特定程序或者履行特定手续的一种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强调的是侦查程序在启动上的随机性和主动性。而程序型启动排斥侦查程序启动上的随机性而强调程序性,通常侦查机关在作出立案决定并启动侦查程序之前必须经过一道专门的、特定的审查程序,这一程序往往构成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如果不经过这一阶段,则不能做出立案决定并启动侦查程序。

二、我国侦查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侦查启动是以立案程序为标志的。由于立案程序的设计缺乏理论上的支撑,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和阻碍侦查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

(一)立案程序被虚置

立案程序被虚置,是指实际办案中,办案人员根本不按照立案程序的要求办理立案手续,不理会法律关于立案的规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立案手续繁琐。立案程序的实际运作过程较为复杂,立案手续繁琐,立案程序至少有五个环节。另一方的原因是,由于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不具有可操作性,为了及时发现犯罪、打击犯罪,侦查机关在实践中必然脱离法律的规定而自行其是,不办立案手续就展开侦查,等侦查结束再补办手续。

(二)立案条件过高,立案难,导致侦查不作为,遗漏案件,从而使案件得不到及时侦查,放纵犯罪

立案程序对立案的条件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再加上错案追究,撤案严格控制等刑事政策的影响,使侦查机关在立案时往往保持谨慎地态度,出现人为的将立案的条件升格,提出“立得了,捕得下,诉得出,判得了”。这种升格的要求致使侦查人员在立案时就要考虑到案件的最后处理结果。立案条件上升为判决要求,结果导致一部分案件出于谨慎考虑而做出不立案的决定。此外,这也容易使侦查机关对本应按刑事案件查处的案件当做一般治安案件来处理,也直接导致了在司法机关之间相互推诿,群众控告举报无门的问题。

(三)立案的意义异化为考核标准,导致“不破不立”、“边破边立”或者“有案不立”现象较为严重

“不破不立”、“边破边立”等现象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立案不实的表现为,一是自行提高立案的标准,二是发案地点不清,没有现场的一般不立,三是不破不立,四是以备查为名不立案。”

(四)立案前的审查行为失控,随意立案,缺乏监督

立案后由于有统计、备案、要结果等措施,对侦查形成了一定的监督、由于立案前的手段立法不明确,如何审查,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等都没有规定,因此随意性很大,使得对立案前的侦查手段都没有有效地监督方式,致使监督弱化。

三、我国侦查启动程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侦查启动建立在虚构的理论之上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术界一般认为,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同时还是进行侦查、审判活动的依据,在刑事诉讼中立案程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立案具有促进功能、阻碍功能、合法、统计分析功能和案件分流功能。事实上,上述这些立案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虚拟的、主观想象的,经不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实践中也根本发挥不出上述功能。

(二)立案程序本身存在重大缺陷

一是立案程序不符合认识论规律。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标准的要求显然是先要有认识的结果,然后再实施认识的行为。但是认识论是先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就是先有认识的结果,后有认识的实践,与科学的认识论背道而驰。

二是程序设计不科学,立案前的审查措施不全面。首先,立案标准过高。“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案标准,是实体要求,本身难以达到。其次,达到立案标准所需要的审查手段缺失。法律规定立案前要审查,但是对于这种“审查”,《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却未作出具体规定。最后,没有对不同案件区别对待。紧急情况的启动、职务犯罪案件的启动与一般案件的启动都应该不一样。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立案程序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立案程序的改革,既不应当摒弃现行的模式而完全转向随机型启动模式,也不应当只是一味地完善立案监督制度,而应当在总体上维持现行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两步侦查”制度,即以作出正式立案决定为分界线,将侦查分为初步侦查与正式侦查两步,初步侦查阶段以任意侦查为主,正式侦查阶段则可采取强制侦查措施。最后,应完善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

参考文献:

[1]周建军,甘燕.当前刑事案件立案不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6(3).

[2]陈卫东.刑事诉讼程序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上一篇:北京市老年人闲暇生活状况的研究 下一篇:潮州市旅游数字化建设中商务社区技术模式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