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海寻觅3

时间:2022-10-29 11:48:15

在书海寻觅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高一(6)班 陈嘉颖 指导教师 宋如郊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那人也许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淑女,又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可奈何这些我们都未曾知晓,唯有书海中寻觅,不单单只寻得那梦中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

波涛涌动处见忠臣

我沉溺在书海中久久不愿抽身。若问为何,只因我觅得这样的一个男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冷目圆睁。江水在他脚下汹涌,溅湿他深蓝的布帛,他的发际凌乱地舞动,在江边嘶吼的冽风中像精灵一般跳跃。他就是屈原。

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的他,才干出色,受到赏识,位居“左徒”,励志图新,却因奸臣谗言,被削职流放。后楚国被灭,屈原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啊!从前为国操劳,为民奔忙,铮铮铁骨,侠义丹心,却不得其志,以死明志。他向江面跃起,画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线。

在书海中寻觅,我有幸寻觅到屈原,他的精神带给我震撼与触动。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是李白的诗句,而我说的诗人,却是李清照。

李清照,表字易安。易安易安,随遇而安。可她却不尽然。她是哀愁的,整个人浓烈的愁绪织成一张大网,千丝万缕,紧紧纠缠,以至于影响她的后半生。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她感叹:“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遥望满目疮痍的故土,她“欲语泪先流”。国土沦丧,丈夫去世,满怀愁绪,她“剪不断,理还乱”。

书海寻觅,寻觅到有关她的人生,倏地,我就理解了诗书满腹,才华横溢,温婉娉婷的她为何有如此深重的愁思。我突然觉得她像极了西北部落中的女子,不羁洒脱,性情刚烈。会吟诗作赋,会借酒消愁。她对丈夫赵明诚用情至深,似乎真到《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地步。她不怕醉,甚至希望一醉方休。

李清照,有着她的哀伤与温婉,有着她的刚强与坚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娓娓道来。

是啊,若项羽面前永远是鸿门宴上唯唯诺诺的刘邦,哪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若李隆基眼前永远是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哪来“马嵬坡前花下死,数尺百绫掩风流”的感慨?我想,纳兰容若写这句诗时,或许是在怀念与那位“伊人”初见面时的美好感觉。可惜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纳兰容若,清朝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天资颖慧,博通经史的他本应是朝廷重臣,或是纨绔子弟,可他竟都不是。他对权力竟无兴趣,更对政事从不问津。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他情愿静坐书房,沉醉于书香。他的词永远都是那样一尺华丽,三尺忧伤。我喜爱他的风格,他是灵秀的,如梦中人一般飘茫,如画中仙一样的清淡。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在书海觅得,又在我心海珍藏。

末言 莫言

末言是结尾的话了。而莫言却又有何用意?不是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是取它的字面意,不用言语表达。

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是那么贴心与亲密,时常温暖得我如林徽因所说处在人间的四月天,它是我快乐的源泉,让我欣喜与感动。在书海中寻觅,也许我觅得的不只是人,他们同他们的精神都如烙印一般刺痛我,影响我。与《玫瑰的名字》不同,我并非单纯的寻觅一处宁静,而是从书中的人物中得到他们人生的精髓。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在书海中寻觅,我觅得勇敢,坚韧,智慧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藻。或许我已竭尽我所能去阐述,但它太过美好,我的缄默足矣替代书给我的感受。

莫言,也是末言。

上一篇:青葱岁月我们却错过-散文 下一篇:八年级“我的中国梦”征文范文:梦想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