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焦虑症及其临床干预措施探究

时间:2022-10-29 11:28:22

老年焦虑症及其临床干预措施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快速膨胀,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焦虑症的表现以及诊断鉴别方法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为切实做好老年焦虑症的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焦虑症;心理健康

一、引言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且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的老年人口问题具有发展速度快、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国从1999 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17%;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大众所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 只有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三者达到完美状态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健康。老年人群是社会特殊群体之一,他们通常面临着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困扰等问题,加之老年人认知功能逐渐衰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老龄化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离不开老年焦

虑症。

老年焦虑症是广泛存在于老年群体中的一种神经症,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统计,焦虑症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老年焦虑症的发病率是老年抑郁症的两倍,大约有7%的老年人都患有老年焦虑症。可见,焦虑症正成为我国老年人中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限制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治疗,老年焦虑症就会转变为老年抑郁症,或者恐惧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焦虑症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维持,以及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老年焦虑症的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

1.老年焦虑症的特点

老年焦虑症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的,表现为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并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等特征的神经症。老年焦虑症有自身的特点:(1)老年焦虑症存在客观的诱发因素,如对死亡的恐惧、对身体日益衰弱的担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应等;(2)对自身情感体验表述困难,不会说“我很紧张,很担心”等,而是用“我感到难受,身体不舒服”等句子来表达焦虑情绪;(3)老年焦虑症患者常伴有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服用多种药物,慢性躯体疾病和药物的长期服用均可影响焦虑症的发生和治疗,甚至许多疾病和药物本身就可引起焦虑;(4)老年焦虑症患者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会格外关注每天大小便的次数与顺畅情况,为自己的心烦不安找借口。

2.老年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老年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慌和紧张的情绪,他们常会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噩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等。

3.老年焦虑症的诊断鉴别标准

在临床上,老年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要点如下。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两项: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伴随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如果心境低落或悲伤占有优势,要与抑郁症相鉴别;如果存在恐惧并回避特定的场景,要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

三、老年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老年焦虑问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发病原因来看,老年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和非心理因素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因素

老年焦虑症和老年人的人格特质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通常,有着焦虑性素质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症。研究表明,具有做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依赖性强、对困难过分估计、常自怨自责等个性特征的老年人更易产生焦虑感。特别是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这种个性特征的老年人会产生诸多不适应状况和烦恼,焦虑情绪表现尤其强烈。按心理学家艾森克对人格特质的划分(内外向性、神经质/情绪性和精神质),高神经质的人常常感到紧张、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这种人格特质的人通常情绪起伏较大,遇到刺激时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研究发现,高神经质的老年人对刺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焦虑。

2.对死亡的态度

从个体发展阶段来看,老年群体已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使他们成为面临死亡威胁的主要人群。逐步面对死亡是老年人生活的重心之一,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亦成为影响老年焦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国内文献报道,老年人是我国自杀率较高的人群,且他们中对死亡持恐惧态度的人占37.8%。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感要高于其他年龄的群体。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担心濒死时被遗弃已经成为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而老年人对死亡的高恐惧度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

3.健康状况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状况和客观的健康状况。健康自评是指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估计,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得分越低,其焦虑水平就越高。而身体的客观健康状况也对老年人的焦虑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老年人会因患病而产生较低的健康自评;另一方面,因病痛而失眠也会使老年人产生很高的焦虑情绪。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对老年人来讲, 身体健康是影响焦虑症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4.职业因素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从工作状态转入无工作状态,由社会的中心和被关注的焦点转变为隐退和脱离焦点的状态。这一转变不仅是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而且使老年人的空余时间也增加了很多。对工作认同感越高的老年人,就越难以接受这种角色的转变,也越容易对这种转变产生焦虑情绪。加之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增多,无所事事,内心就更加空虚、焦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据新闻报道,厦门市的黄某退休半年来,每天除了做点家务,基本没有其他活动。更糟糕的是,她还开始胡思乱想:丈夫回来晚了是不是遇到车祸了,孩子今天没有跟我联系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心跳得快些就会担心自己的心脏是不是出问题了……就这样,黄某常常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于是向医生求助,经诊断,确认她患上了焦虑症。由此可见,退休确实是影响老年焦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人际关系、归因方式、福利保障、性别差异等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焦虑症的产生和加剧。

四、老年焦虑症的心理干预

伴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老年焦虑症患病率的升高,对老年焦虑症进行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针对当前老年焦虑症的现状和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解决老年焦虑症的原则及对策应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预防和治疗老年焦虑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调整自身的认知

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情绪和反应,而不合理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反应,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直接联系。由于引发老年焦虑症的原因之一是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要从认知上让恐惧死亡的老年人认识到死亡是必然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使他们调整认知,正确认识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从而降低焦虑。对患有焦虑症的老人,也应从调整认知着手,让他们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而是可以被治疗的,并不可怕,许多老人都患有焦虑症,这是正常的现象。从认知角度进行调整,可以减轻老年人对焦虑的恐惧,降低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增强对焦虑症治疗的信心。

2.支持性心理治疗

部分老年人患焦虑症是与生活事件有关,如退休、家庭成员有重大变故等。这种情况下,应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耐心倾听,并加以解释和指导。这样做,一方面给老人提供了一个宣泄自己消极情绪的机会,可以给老年人以精神上的解脱;另一方面,合理开导老人,可以避免老人产生不良认知。此外,老年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变得比较脆弱,家庭成员的正确态度和对老人的支持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进行心理协调,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充分调动家庭的积极性,使老人在生活上得到关心、体贴,让老年人感到自己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增加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使老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体验,缓解焦虑和消极的情绪。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由治疗者和多位老年焦虑症患者组成团体辅导小组,通过治疗者的讲解、成员的倾诉、团体的分析和讨论、已康复患者的现身说法等,让老人在团体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利用团体成员间相互的信任和温暖的气氛,给老人提供社会支持,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正确认识焦虑症并解决问题。而缺乏家庭支持系统支持的退休老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从团体中寻找到支持力量,相互鼓励、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减缓焦虑症状。

4.心理放松训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放松训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缓解老年焦虑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老年焦虑症患者在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受到音乐旋律和意境的感染,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心理压力,让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做做运动,消耗体力,把不安发泄出来,改善睡眠状况;还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轻松地坐下或躺下来,松开任何紧绷的衣物,闭上双眼,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集中注意力于头部,在心中反复告诉自己:“我的头部感到温暖且放松”,尝试去体会这种感觉,等头部体会到温暖放松的感觉后,再把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自己的颈部、左臂、右臂、左腿、右腿……用同样的方式做自我暗示,速度不要太快,一直到自己全身都放松下来,焦虑情绪会随着暗示和放松渐渐得到平缓。

5.转移注意力

当老年人处于非常紧张、焦虑的状态时,本能地都想去抑制紧张、焦虑,想逃离这种状态。然而,焦虑是不可控制的,往往越控制越焦虑。这个时候,患者不应试图去对抗焦虑紧张,但也不要被它吓到。这时,患者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放弃对焦虑的关注,转移注意力到一些新的事物上去,比如散散步、聊聊天,有意识地为自己安排一些任务,使注意力集中在该项任务上而忘却紧张焦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中等。通过转移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引起焦虑情绪的刺激上移开,也可以控制焦虑情绪的蔓延和加重。

[1]周天,张少平,江渝琦,王纪明.上海市社区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32-334.

[2]童辉杰.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2(3):196-197.

[3]刘新轶.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6):478-480.

[4]朱旗,朱龚萍.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多维透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4):392-394.

[5]杨学军,宋明学,洪炜.北京市东城区离退休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58-260.

[6]杨晶,刘玉春,杨萍.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的态度与其个人经历的关系[J].现代护理,2006,12 (1):91-92.

[7]张丹丹.从“胆失中正”论治老年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8]党彩萍.焦虑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99-103.

[9]李萍,徐春莲.焦虑与生命质量的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99- 100.

[10]饶顺曾,陈碧霞,周治荣,沈文龙,蔡军,施慎逊.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77-79.

[11]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13]林榕发.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00-103.

[14]李凡,刘宇,韩布新,罗劲,孟春英.高干病房老年患者孤独、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2(1):155-157.

[15]于淼,刘晓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8,25(1) :30-32.

[16]William M, Fiona M, Kevin P, Ken L, Neil P. Computeri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th older people:a pilot study to examine patient acceptability and treatment outcome[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 2013,28 (11):1147-1156.

[17]Gary C ,Colin P, Glenda S, Manisha C, Catherina C.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geriatric anxiety inventory and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in the detec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olde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1, 24 (1):128-136.

[18]Richards A, Freneh C C, Calder A J, etal.Allxiety-related bias in the classifieation of emotionally ambiguous[J].Facial Expressions Emotion,2002,2(3):273-287.

[19]Heunr R, Papassotiropoulos A, Ptok U. Subthreshold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J]. European Psychiatry,2000,15(3):173-182.

栏目编辑 / 王晶晶.终校 / 黄才玲

上一篇:同龄人压力量表的修订 下一篇: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受品牌信任危机影响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