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呼唤“精细化”管理

时间:2022-10-29 10:39:32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呼唤“精细化”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在新闻媒体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的专项调查中,被调查对象50%现在和以前都没有办理过任何社会保险,而在媒体行业工作以前有70%左右未办理社会保险。众所周知的情况是:媒体单位在我国具有特殊行业性质,从业人员与舆论权利密切相关,可以获得普通人得不到的东西,媒体的编辑和记者还被社会广泛称为“无冕之王”,某种程度上还垄断着一定的话语权。

尽管媒体从业人员具有上述特点,参与社保的情况仍然令人担忧,更何况在就业的压力之下,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和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普通行业,脏、苦、累、险一线的一般从业人员,其社保状况只能是更差。

现实情况是过去占参保人员大多数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队伍逐年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迅速扩大的非公有经济实体的就业群体。这些人员较多采用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由于这些人员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确定,加之缺乏专门针对灵活就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社保经办机构难以了解、掌握用人单位的经营现状、职工人数、职工收入等基本情况。

从劳动者角度看因为没有信息服务,劳动者得不到有关信息、培训和相关服务;很多准备创办小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得不到创业培训和有关咨询服务;劳务派遣公司等劳务服务组织尚不发达。

此外,由于有关部门在提供小额信贷时,担保条件限制多,手续繁杂,许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其他类型的灵活就业者创业融资困难。

由于,现行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针对传统正统就业方式设定的。这一制度要求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以正规劳动关系的确立为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面对的是各个企业,而不是参保职工本人,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合时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因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而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应是一种动态、灵活、敞开方式下的“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较高。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受编制、经费的制约,由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粗放阶段,因而不能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给保险关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步伐,搭建社保信息技术平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经办工作。要创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系统,提高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处理基金的征收和支付,向社会提供基金的缴纳、记录、转移、查询服务;要创造条件,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上一篇:真假工伤案 下一篇:不许喊“爹”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