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制宜做文章

时间:2022-10-29 10:14:43

因“情”制宜做文章

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者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如有时采取揭露式,有时则采取“救治式”―――在指出被监督者问题的同时反映其整改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反面文章正面做。

在记者采访批评稿件的过程中,有的被批评者不是讳疾忌医,阻挠批评,而是虚心接受批评,有勇气和决心承认和改正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就适合采用“救治式”的舆论监督方式,这样能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我采写的《户口登记出错举一反三整改―――迁安市公安局借助舆论监督推进行风建设》一稿(见2002年9月25日《河北日报》),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2002年7月,迁安市大崔庄镇西密坞村村民给本报写信,反映村里不少家的户口簿登记内容有差错,而且在更改时遇到麻烦。为此,记者于2002年8月下旬到村里采访了两天。这个村离县城很远,晚上记者住到附近镇上一家小旅馆里。

西密坞村共有567户,1900多人。记者走访了反映户口簿有差错的20多户,他们的户口簿上的差错五花八门:有的户口簿少登记了人口;有的人的姓名写错了,或写成了小名;有的人的出生年月,或性别,或籍贯写错了。

由于户口簿登记有差错,村民遇到考学、结婚、入伍等事项就出了不少麻烦。不少村民说为更改户口簿的差错,要往派出所、公安局跑许多趟。为了验证这一点,我和一位要改户口簿的村民一起到派出所去。那天下着小雨,他开着机动三轮车,我穿着雨衣坐在后车厢里,来到相距6公里的派出所。这个村民的户口簿少登记1人,还有1人的名字写错了,他为改户口簿已经来派出所两次。这次户籍警对他说没有审批表了,10天以后再来办吧。这时,这村的另一村民也来改户口簿,他往派出所来过4趟,还去过一趟公安局。这两个村民又白跑了一趟,记者亲眼看到村民办事之难。

然后,我采访了那位民警,他把派出所所长找来了。据了解,1999年迁安市换发户口簿时,因这个派出所人手少,就找各村出人帮忙,但没有做好对这些村民的培训、指导工作。这个村由村会计等几个村民填写新户口簿,他们没有按照公安局的要求,将户口簿与各户实际情况核对,所以差错较多。

记者与迁安市公安局的艾局长交换意见后,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说:“我得知这个情况以后感到很惭愧,因为迁安市公安局近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和‘河北省优秀公安局’称号,想不到我们工作中还有这样的漏洞。”局领导马上开了个碰头会,决定要立即纠正这件事,并要吸取教训。他们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借助舆论监督来改进工作。第二天上午,公安局召开局机关干部和所属基层单位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会议,请记者向大家通报采访情况。局领导要求大家举一反三,认真整改。

记者回到石家庄一周以后,收到迁安市公安局发来的关于此事处理结果的传真件,存在问题已妥善处理。报告中说,经过事先通知,由公安局副局长带队,局户政科和派出所的民警带着户籍管理微机,进村现场办公。他们中午不休息,吃面包当午饭,这样干了两天,为35人补登了户口,变更姓名189人次,纠正其他错误56项,把群众反映的有关户口问题处理完毕。他们还发出通知,统一把本市的户口核对一次。

记者为采访这件事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获得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素材,本来打算写一篇有分量的揭露性的报道,但是看到迁安市公安局领导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整改、让群众满意的诚恳态度,于是记者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为对这件事应该反面文章正面做,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对局领导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这篇稿件见报后,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配合了当时各行各业开展的行风建设工作,同时令群众满意,被批评者心服口服,读者也给予好评。

上一篇:如何在“快餐时代”增强必读性 下一篇:论“镜头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