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签署三年后的回望

时间:2022-10-29 09:53:20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迄今已届3年,对岛内经济和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值得回望与讨论。

ECFA签署之初,岛内业界一度担心协议将令大陆货品进口会排挤岛内相关产业生存空间,增加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但台“经济部”公布的资料显示,过去两年多来,台湾对大陆出口及进口的依赖,双双呈现不增反减的趋势,特别是前者的依赖度已由2010年的30.9%下降为2012年的29%;同时,大陆产品享受的关税减免进口并没有冲击岛内相关产业。而协议签署后,对岛内产业外移将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经济被边缘化等问题的担忧也并未发生。过去3年台商对大陆投资核备金额平均超过120亿美元,实际投入的金额平均为72亿美元,相对入台投资金额的确较高。不过,随着企业国际化脚步加快,台商赴大陆以外地区的投资也在增加,台商赴大陆投资乃全球布局的一环,不能片面解读。

ECFA对台湾经济的正面效益,短期内主要表现在早收清单的实施成效上。早收货品调降关税,不仅节省厂商的关税费用,同时对台湾业者拓展大陆市场也有帮助,唯效果远不如预期。探究其中原因,与近年来全球经济景气低迷和大陆经营环境变化有关。由于ECFA早收货品大都属工业原材料、半成品,出口到大陆加工制造再出口到欧美市场,近年来国际市场严重衰退,波及大陆出口市场,从而影响自台湾进口。与此同时,大陆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人工成本、环保要求不断升高,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因而减弱了投资带动贸易的效果。

回望ECFA签署3年来,最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岛内产业竞争力已渐渐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ECFA所带来的关税减免的加持仍不足以弥补,全球市场份额正被东协、日韩、欧盟等地的产品所取代。加之ECFA早收货品的结构以大陆为最终消费市场且具增长潜力的项目太少,尽管目前台商对大陆市场的定位正从“制造基地”向“消费市场”转变,但转型布局尚未完成,目前出口扩张效果有限。其实,早收货品仅包含800多项,不足台湾贸易总额的10‰对岛内整体经济的贡献本来就不可能十分庞大。对台湾来说,当下最为迫切的是尽速完成ECFA后续货品贸易协商。总之,任何经贸协议都伴随着挑战与机遇,不愿正视只会受到冲击,接受挑战才是最终发展之路。

上一篇:房产测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甘肃彩陶特征及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