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伤口保护膜在手足口病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10-29 08:47:24

3M伤口保护膜在手足口病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3M伤口保护膜在手足口病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机械通气后, 导管固定时采用3M伤口保护膜做前瞻性皮肤保护。结果 患儿撤机后皮肤发红和破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时采用3M伤口保护膜做前瞻性皮肤保护, 能提高导管固定的有效性, 保持皮肤完整性, 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3M伤口保护膜;重症手足口病;气管插管;皮肤完整性

手足口病是一组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而病情进展凶猛, 一旦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 患儿可短时间内死亡。因此, 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于患儿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管理, 及时固定导管, 防止导管脱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能有效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气管插管患儿用医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于两侧面颊, 主要目的是防止气管移位、脱出, 避免导管随呼吸上下滑动损伤喉及气管[1]。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由于神经系统损害, 患儿可伴有脑干脑炎, 表现为呼吸不规则, 呼吸浅表等。气管导管一旦脱出或移位, 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 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如固定导管的胶布被分泌物侵湿, 需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 及时更换胶布并重新固定。躁动的患儿应约束四肢,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防止意外脱管, 吸痰时应谨慎, 动作轻柔, 防止将气管导管脱出。吸吮动作和唾液浸润极易造成胶布卷曲、松脱, 引起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 同时易发生气管、支气管黏膜和喉头水肿[2];因此临床上护士应每日更换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 如有潮湿、松动应及时更换;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 病情变化迅速, 病死率高[3];患儿机械通气时间长, 外加后遗症引起无咳嗽及吞咽反射, 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多, 胶布易侵湿, 需要反复更换固定气管导管胶布, 胶布牵拉后张力较大, 患儿的面部皮肤比较娇嫩, 反复撕拉更换胶布, 很容易造成患儿皮肤破损。用3M伤口保护膜涂于患儿两侧面颊, 对局部皮肤做前瞻性保护,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6月气管插管患儿50例, 一般采用经鼻气管插管用普通医用胶布常规固定法(“工”字型固定);插管前面部皮肤完整。

1. 2 实施方法 采用3M伤口保护膜, 每日更换胶布时由两名护士合作进行, 一名护士负责固定导管, 另一名护士先用温水浸湿面部胶布, 等胶布撕下后, 再用温水擦净患儿面部, 待局部皮肤干燥后用3M伤口保护膜距患儿面部10~15 cm喷涂于患儿两侧面颊, 用手遮挡患儿眼睛, 待保护膜完全干燥后再用胶布重新固定气管插管;如患儿面部皮肤已有破损, 固定胶布时应避开破损处皮肤。

1. 3 疗效 拔除气管插管后, 患儿面部皮肤完整。

1. 4 效果评价 由1~2名高年资护士共同对患儿皮肤完整性进行观察, 及时观察拔管后局部皮肤发红及破损情况。

2 结果

患儿撤机后皮肤发红和破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多为1~2岁幼儿, 患儿的面部皮肤比较薄嫩, 抗损伤的能力低, 皮肤抗病能力差, 容易被细菌感染。普通医用胶布具有黏着力强、背衬强度大、抗张力强、低敏的特点, 通气孔大, 避免皮肤受到浸渍[4]。患儿汗液、口腔分泌物极易使胶布失去粘性, 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应每天常规更换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 但更换胶布时的反复撕拉, 极易引起局部皮肤破溃, 给患儿造成不适及疼痛, 形成护理不良事件。3M伤口保护膜不含酒精, 无刺激配方, 无毒、无刺激、不影响皮肤或伤口的正常愈合, 能阻隔各种物理性刺激对皮肤的损伤, 保护皮肤免受细菌的污染, 喷膜后30 s快干, 形成透明、透气的薄膜, 如同第二层皮肤, 给予皮肤周全保护使患儿感觉舒适。在每次更换胶布时用3M伤口保护膜喷涂于患儿面部, 保护患儿面部皮肤的同时又可以促进面部已有的破损更快愈合。可提供长达72 h的持续保护。此方法简单易行, 不会增加患儿的疼痛和不适, 无不良反应, 效果满意, 是保护手足口病气管插管患儿面部皮肤的理想方法, 可明显减轻胶布对患儿面部皮肤的刺激, 有效控制面部皮肤的损害, 减轻患儿的不适,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平, 王家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两种方法的比较.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5(4):41.

[2] 郭加强, 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0.

[3] 王春宝, 杨敏, 熊剑飞.机械通气中人机对抗的防治对策.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 12(1)1:1-12.

[4] 陈冰, 何清桂.丝绸胶布用于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护理学杂志, 2010, 10(19):37.

上一篇:不同通气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观察 下一篇: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