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通淋地肤花

时间:2022-10-29 06:50:12

地肤花,为藜科植物地肤的花或带花嫩茎叶。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适用于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等。《名医别录》言其“捣绞取汁,主亦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苗灰主痢亦善”。《本草图经》言其“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本草纲目》言其“煎水日服,利小便诸淋”。

地肤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生长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栽培于庭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各地多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以色灰绿。饱满、无枝叶杂质者为佳。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入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皮肤瘙痒等症。《本草求真》言其“治淋利水,清热”。《滇南本草》言其“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本草原始》言其“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备要》言其“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本品能清湿热,利小便,但作用平和,大多入复方中使用。

地肤苗,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嫩茎叶。春、夏季割取嫩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功用同地肤花。《本草备要》言其“叶:作浴汤,去皮肤风热丹肿”。《本草纲目》言“地肤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数十枝,攒簇团团直上,性最柔弱,故将老时可为帚,耐用。”营养分析表明,每百克地肤嫩茎叶含维生素C62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胡萝卜素5.72毫克,蛋白质5.2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8克,此外,还含有铁、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地肤苗是药食两用野菜,其吃法较多,可蒸可炒可凉拌,还可以做汤食。春季采摘回嫩茎叶,去除杂质,洗净,放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挤干水分与肉丝同炒;或将洗净烫过的地肤苗切碎,加入盐、味精、醋、蒜泥、香油凉拌之,宜十分爽口。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地肤花粥:地肤花适量,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地肤花择净,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地肤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泌尿系感染等。

2.地肤子粥:地肤子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地肤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适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皮肤瘙痒等。

3.地肤苗粥:鲜地肤苗适量,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地肤苗择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地肤苗,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适用于湿热下注,尿痛淋涩,排尿灼热,大便秘结等。

4.地肤酒:地肤子适量,研为细末备用。每次9克,每日3次,取黄酒适量冲服,微汗即愈。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痈疮肿毒。

5.浮萍地肤汤:浮萍草9克,净麻黄2克,净蝉蜕2克,地肤子9克,苦参片4克,白僵蚕9克,白蒺藜9克,莶草9克,生苡仁12克,粉丹皮4克,白鲜皮9克,生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取药液适量外洗患处。可疏风散寒,解表发疹,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疹出色白,碎小微红,冷时发作,遇热则轻,畏风,兼以表症,苔薄白,脉浮紧。

6.补肝地肤子散:地肤子1份,生地黄5份,上药拌匀,晒干研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温酒调服,每日3次,睡前再以温水调服6克。可养阴清热,明目止痛,适用于肝虚目昏,风热目赤肿痛。

7.地肤子洗剂:地肤子12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赤芍10克,川椒10克,桑白皮10克,苦参10克,水煎取药液适量外洗患处。可疏风散寒,祛风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

上一篇:头痛头晕与脑瘤 下一篇:餐具消毒 方法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