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的教育贯穿在教学的细节活动中

时间:2022-10-29 05:11:47

把美的教育贯穿在教学的细节活动中

【摘要】语文教学是美的教育,但美并非泛泛而谈的抽象概念,而是实际生活中一举一动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艺术作品中审美对象的认识、理解、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美、领悟美、深化美、创造美,美的教育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关键词】中职;语文;美育;教育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对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今天,美育教育应该是比让中职学生精熟众多基础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课题。任何一门基础学科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只要努力,通过任何一种方式掌握都为时不晚,但美的心灵的教育培养,却是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能忽视的问题。美的心灵关联着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言行、品行和德行。

自然,这一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必须有语文教学来承担,因为语文教学本来就是美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感受美、领悟美,再到深化美、创造美,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美并非泛泛而谈的抽象概念,而是实际生活中一举一动的具体体现。对于中职生而言,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接触或是体验现实生活的层层面面,尚未形成的人界观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地指导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该怎么走,或是不该怎么走才能使人生富有价值。因此,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艺术作品中审美对象的认识、理解、体验,并最后溶化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美的教育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1在美的表现对象中感受美

美的对象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当客体对象呈现在主体的面前,主体对客体对象就会

自然而然产生认知和评价,这是人的自然情感所赋于的能力。每一个人不论是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者,还是蹒跚学步初涉人世者,看到美的对象,感受肯定是想同的,不可能你看到的是美他却认为是丑。既然这是人的情感共性,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把美的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并且自觉地认知和评价,事实上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涉及的方式很多,比如语言、手式、语调,乃至丰富的表情,尽管这些外在的形式未必就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向美的对象的深层意境,但是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方法,它却有着比在课堂上以严历的约束更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感知美的对象的效应。再美的风景如果缺乏欣赏的眼睛,风景的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道理相同,如果教学中没有这一基本的外部形式的方法,不把学生兴趣的“眼睛”调动起来,无论多么优美的对象,也难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更不用说沉浸于意境中了。

当然,任何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可能整堂课都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这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达到,即便是精力充沛者能达到,但效果会不会如期望的那样?不一定。尤其是面对中职学生,这就需要教学者更多地用心思去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毕竟中职学生不同于普教高中学生,他们与之相比较,学习基础有差异,兴趣方向不相同,更注重于现实,不似普教高中学生,在理想的世界里情感的体验更关注充满浪漫激情飞扬的内容。所以职教语文教学者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更多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的体验。这种体验从哪里来?我个人的总结是,外部形式的方法是铺垫、烘托,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才是最主要的。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是抒情、叙事、景物描写,要把握美的对象所在的“点”,因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编辑都是经过专家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每一篇课文的安排都是争对中职生的接受能力和培养目的设置的,它的教学目的不是为高等教育储备精英人才的选拔,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所以知识的精深不是主要的,让技能人才合格地走入社会,并接受社会的检验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这个合格,技能仍然是第二,第一要求就是言行、品行、德行。那么,说得更具体一些,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承担的美育教育就尤为重要。而美育教育得先使学生感受美,因此,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准确把握了美的所在,从这个“点”切入下去,使学生感受到美,而且产生认知和评价,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从细节的理解中领悟美

高尚的道德品行是以美的情趣和美的理想为基础的。一个人的情趣可以培养,理想可以树立,情趣是否很高,理想是否远大,暂且不论,但对于中职生而言,有情趣有理想就足够了,仅此一点,便足以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美的情趣和美的理想从哪里来?当然离不开教育。第五版的中职语文教材首篇课文选的是周国平先生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世界的营造。精神世界是什么?就是情趣,就是理想,一个人注重了精神世界,则不但可以理性地去追求一定的物质生活目标,还能够在各个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中得到最充分的作为人所独有的精神愉悦和社会成就,即便遇到生活的挫折乃至物质生活的贫困,也能够得到来自心灵的慰藉和激励,获得重新崛起的持续不绝的精神动力。如此对于中职生来说有点抽象的道理,周先生举证的事例即有先哲名人的例子,也有平凡普通人的例子,先哲名人的事例当然更有说服力,但我以为对于中职生,普通人的事例最接近于现实,也最有感染力,因为普通,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并且迅速产生认知和评价。如果在课堂上就两例普通人的事例,从细节处引导学生进想和想象,让文中具体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促使他们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并从中获得美的感染和启迪,那么情趣的培养的理想的树立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细节中领悟美,最典型的要说教材中所选的第二篇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是一篇小说,因为是小说,艺术形象就更为具体,几乎每一步情节的展开,都有感人的细节之处,教学者要把这些细节更为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在人物的亲情美中感受,在人物的人性美中思考,并且让他们把感受思考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真正能理解小说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最终,小说的主题得以阐述,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感情也得以净化,美育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3在丰富的想象中深化美

人的想象力永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时候甚止会左右人的行为。追求向上充满理想的想象力,能促使人更加奋发努力,反之,则有可能导致人颓废,甚而至于使人走向丑恶的极端。因此,把深化美的教育融合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正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者可能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审美想象力的引导这一环节,这恐怕不够。美的教育只有在学生的想象中展开,才能得以深化。教材中所选余秋雨的叙事散文《信客》,可以作为展开学生想象力的范文。课文是以信客这一早已消失的职业为线索,选取了两代信客从事这一职业生涯中颇具典型意义的几件事作为叙写内容,叙事的空间很大,时间跨度也很长。教学中,教学者肯定会以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细节分析理解从事这一职业的艰辛和困难,也同样能使学生初步领会信客任劳任怨、诚实无欺、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优良品格,如此按规按距地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学生能不能持久性地把理解领会到的东西保持在自己的情感体验中?会不会今天感动了,明天又忘得一干二净?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便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扮演一回文中的信客,引导他们的思绪行走在余先生留下的叙事空间和时间的长河里,真正意义上去体会、去领悟。感知的事情只有切身体验过了,才能有深刻的记忆,才能巩固深化体验得来的情感。

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引导是一种方式,通过写作教学深化拓展、巩固提高自然再好不过了。莫泊桑的名篇《项链》,初中教材中有选,中职语文教材再次选编。之所以选编,原因恐怕不仅仅是精巧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我以为应该是重读的更深层次理解。在课堂上,教学者除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讨论对玛蒂尔德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的理解认识,重点可以放在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花费十年的艰辛劳动赔偿项链这一情节上,这个情节反映出了玛蒂尔德品质的闪光点,但课文却是略写,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通过补写,把这一情节丰富起来呢?回答是可以的。因为去写,才能把人物形象闪光的品质深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人生观也就丰富了。

4在平凡的实践中创造美

一朵花是美丽的,一件艺术品是美妙的。花的美丽是大自然的杰作,艺术品的美妙是艺术家匠心独用的结果。不管是自然界的美还是艺术世界里的美,都提供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既然只要是美的东西都能引起人们心理上情感上的愉悦,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美也能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

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人们在一言一行中创造的,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才是中职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目的。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选入中职语文教材正是在完成这一教学目的。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穿着即不合时令又不合环境的流浪老人,而且“椅子绑在皮带上”,整天蹲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作者最先以漫画式的笔法将人物推到读者而前,令人很不舒服。但是妙就妙在其后的叙写,因为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了流浪老人美的心灵。这些细节的刻画,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知评价,领悟深化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创造美。

美不是概念化的东西,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处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便微不足道,也能体现出美的心灵。越是平凡的美,越能感染人。因此,把美的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职教育才能硕果累累。

上一篇:捷达王自动变速器无倒挡故障维修实例 下一篇:钳工技能操作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