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在教室里“种太阳”

时间:2022-10-29 04:48:19

华应龙:在教室里“种太阳”

第29个教师节来了,作为特级教师的华应龙有什么感慨?

问题发过去,他回了一首小诗:“好老师是太阳,没有阴晴圆缺,每一天都浑圆饱满,传递浓浓的正能量;好老师是太阳,普照校园每一个角落,无论你身处何处,看到的都是笑的模样;好老师是太阳,在学生心田播种梦想,把远行的路照亮;好老师是太阳,激情满怀,眼眸里总是爱的模样;好老师是太阳,给学生温暖,给学生生长的力量!”

由此联想到那次听他讲座,一进楼道就听到清脆的童声在唱:“我有一个小小心愿,长大以后要播种太阳……”循着歌声找过去,果然见到了华应龙。

华应龙说,他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我有一个小小心愿,长大以后要播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

华应龙的理想,就是成为让教室温暖和明亮的太阳。“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生命,敏感而顽强,需要教师悉心地呵护和理解。好老师应该在课堂里‘种太阳’,给孩子以生长的力量。”

阳光下,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调进县城实验小学四个星期了,一向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华应龙却发现,男生小A始终都没有抬头看过他一眼。“他不理我,是因为我没找到让他理我的方法。”华应龙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首先检讨自己。经过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小A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相貌酷似《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据同学讲,小A从来不正眼看人,独钟情于小动物,文具盒里总会有几十只小爬虫。

知道了小A的底细,华应龙心里就有底了。一次课后,小A在花坛旁边翻土。

华应龙走过去: “需要我帮助吗?”

小A没有反应。

“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小A还是没反应。

停了十几秒,华应龙说:“小A,我有个地方长得和你一样,你看我的嘴唇上面――”(华应龙指着自己嘴唇上的一块疤)。

小A抬头看了一眼,眼睛好像突然亮了。

“我这儿是小时候走路跌下来弄伤的,你呢?”小A 终于开口了:“我也是。” (其实,小A是先天的兔唇。)

后来,华应龙称小A是 “小达尔文”,请他到自己家玩,借《达尔文传》给他看,课上给他展示的机会……小A变了,不再古怪了,他妈妈说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回家就捧着书读;他爸爸说华应龙是小A的“再生父母”。

华应龙认为,爱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身材相貌,还要尊重学生的错误。他把差错当作教育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融错教育”的理念――

“融错教育”的第一层含义是“容”错――包容孩子的错误;第二层含义是“溶”错――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真正地解决问题;第三层含义是“荣”错――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

比如,当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角的顶点却对准了量角器的弧度时,华应龙用灵动的语言解读了学生的差错:“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量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接着,他请那位出现差错的孩子上台展示,让差错的价值辐射到全班,借此来引导学生从寻找角,到学会画角。就这样,教学难点在“学生画龙,老师点睛”中逐渐化解。

华应龙说:“在这样的‘融错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帮助每一个生命发现自己的价值

那次是在南通的一所小学。华应龙让学生自我介绍。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叫董思诚,今年11岁,生日是8月9日,星座是狮子座,天天都过得很快乐,虽然成绩不算太好。”

华应龙说:“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都不好。”

谁知这鼓励的话引起一个女生的不满:“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

华应龙笑着问那位女生:“你怎么说我打击你了呢?”

“您说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名人成绩都不好,是否意味着成绩好的人就没有前途呢?”女生说。

为了保证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场对话没有持续下去,可华应龙一直在心里想着,该怎么回应那位女生。

课到尾声,在讨论不用圆规怎么画一个大圆时,“成绩不算太好”的董思诚别出心裁地回答:“可以先确定圆心,画一个很小的圆,然后一米一米地扩大,一直扩大到比较合适的地方,然后把它用油漆画下来。”华应龙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并借题发挥回应了那位女生的质疑:“这让我想到一句古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棒很棒。当然,原来成绩好的,一样可以做得很棒!”

几个月后,华应龙拨通了质疑他的那位女生的电话,女孩说上的什么课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突然冒出一句‘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还记得您说的成绩好的会更好”。

这堂课让华应龙悟到,教学要成功,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启迪智慧,滋养生命

很多人都承认,华应龙的课到达了挥洒自如、出神人化的境界,充满智慧,充满创造性。一段小故事、几个啤酒瓶盖、一副扑克牌、一顶帽子、一条领带……很多看来跟数学无关的东西在他那里都是绝妙的教具,让抽象枯燥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生动有趣,那么富有内涵,美不胜收。

可是华应龙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认为,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滋养生命。

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这样吗”,五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和反思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

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前夕,在北京对口支援的什邡市,华应龙讲人教版小学数学的“解决(连乘)问题”。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后,华应龙“节外生枝”,又呈现了另一番精彩。

师:大家课后把这些彩纸拿回去接着折(千纸鹤)。想想,折出的千纸鹤准备送给谁?

众生(七嘴八舌):老师、爸爸、妈妈、小伙伴……

师:真好!因为送出一只纸鹤就是送出一份心愿,一份祝福。有没有谁想到送给不是自己身边的人?

生:我想送给玉树的小朋友。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受灾了。

师:他要把千纸鹤送给玉树的小朋友,我十分敬佩他!爱心是心和心之间的传递,这就像一个连乘的式子。(板书:一个人的爱×你×我×他×……=美好的人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次来到汶川感受到另一个连乘的式子。(板书:一个人的爱×13亿×365=爱的海洋)

师:爱的海洋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每一线阳光都传递光明

华应龙的公开课历史上有两次“流血事件”。

一次是因为擦黑板“擦”出的意外。

课前擦黑板是华应龙的习惯。他说,课前擦黑板有四个好处:一是擦黑板的时间可以用来快速“温课”;二是把黑板擦干净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三是可以用擦黑板暗示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的精神;四是用擦黑板传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势。

那次公开课,华应龙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擦黑板。突然就听“咣当”一声,黑板从金属框里脱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台下有学生惊叫,而华应龙的手腕被划破流血了。

忙乱了一会儿,新黑板安置停当,受伤的手腕贴上了创可贴。华应龙微笑着弯腰表示歉意:“实在对不起,刚才我把大家吓了一跳,是吧?”

学生轻轻地说:“是的。”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刚才我注意看了,是支撑黑板架的课桌比较矮,而我擦黑板时在最上面用的劲儿大了。都是我观察不细惹的祸。如果我动手擦黑板之前,先仔细观察,就不会出这样的事了。下面看同学们观察得细不细……”

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特别好。

另一次“流血事件”发生在公开课前几天,他在楼道里滑倒摔破了头。

头上缝了六针,戴上了头罩,可是公开课还得上。没办法,就去买了顶帽子遮住那个头罩。

带着帽子上公开课终究是不正常的,学生必定会猜疑。怎么办?华应龙有办法。

上课开始,当学生说出对老师戴帽子上课的种种猜测后,华应龙说:“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我戴帽子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告诉你,是个谜。”

那节课讲的是《中括号》。课的最后,总结完中括号的功能后,华应龙摘掉帽子,深深一鞠躬:“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孩子们恍然大悟地笑了,听课老师中也响起了掌声。

谁没有难堪的时候?但老师能把自己的尴尬巧妙地利用起来,能把突发的、不期而遇的、不利的事件,转化为恰到好处的、有用的教学资源,妙手回春,这需要的不仅是功力,还有心力。

2009年10月,华应龙同时出版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名为《我就是数学》。

“我就是数学”!不知之者读出霸气甚至狂妄;知之者读出自信和底气,还有他对“数学”的投入和付出。

从1984年至今,华应龙以数学教学为业,以数学教学为乐,以最优秀的数学教师为追求,逐渐成长为小学数学领域的“实力派偶像”――他的课总能给人意料之外的精彩;他的“疯狂数学”让学生“疯狂”到不愿下课;他的多节公开课被同行奉为经典;他像演艺界明星一样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在学生心目中,他就是华罗庚,是数学的使者;在同行眼里,他就是数学符号,就是精彩课堂的代言人;他自己认为:“我头脑中的东西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学’,另一部分是‘为了数学’。”

所以,说“我就是数学”,华应龙当之无愧。

但是,他又不只是数学。

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应龙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收成再不好也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他的课堂并不局限于传授数学知识。《我有一个猜想》是哲学思想的启蒙;《圆的认识》《指尖上的数学》是科学方法的引领;《分数的再认识》《游戏公平》是社会规则的渗透;“人皆可以为尧舜”“成功和失败就差一点点”是人生信念的熏陶。他不只是数学,他是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心灵的解读者、梦想的激励者、道路的引领者。

华应龙,他是在教室里种太阳的人。

上一篇:这里有乐于合作的好老师 下一篇:粗糙的“脊梁”颇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