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分析

时间:2022-10-29 03:13:16

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建设保障技术型人才培养条件,是实现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技术型人才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市场所缺少的,作为社会人才培养摇篮,高等职业教育应承担人才培养重任。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一、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意义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摇篮,提高和加强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尤为重要。社会和人才市场对于技术型人员的渴求,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加强对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必要性的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加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问题重重,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迫在眉睫。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懂得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甚至删减高职教育相关理论课程,使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达不到人才市场要求。因此,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1.未能满足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处于发展阶段,不具备完善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相关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归根结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际,并没有市场调研和考察工作,培养的盲目性较高。

2.目标定位不当。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在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中职院校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并且在与中职教育的衔接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上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一味模仿,没有体现自身特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

3.教育内容简单化。高职院校秉持“就业至上”,认为就业是评判高职院校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使高职院校在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上不能实现突破。教育形式和内容呈现单一化的形态,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更加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育工作较少,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职业素养偏低,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教育中较为常见。

4.师资力量不能达到要求。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实训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训练方法上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存在很多问题,参与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教师在数量上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使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受阻,师资力量达不到市场人才需求标准,无法与其他教育机构形成竞争。

三、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1.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是发展趋势,其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产学结合的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其中“产”与“研”要紧紧依靠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而“学”则要将生活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办学模式是未来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2.改善高职院校教育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快实验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其次,配备先进设备,设备需要满足先进性、科学性以及教学性;建立教师工作室以及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实践教学多元化发展。以上工作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较好环境,是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该工作。

3.加强对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必须紧紧围绕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工作开办期间,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应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即多组织技能实践课程,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积极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避免以学科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4.设置明确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永恒的话题,全面改善我国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需要从目标定位抓起。建设保障技术型人才培养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成为重要的成功因素。人才培养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培养模式,设置恰当的培养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要先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为未来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方向。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但是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有较大漏洞,尤其是未能意识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希望本文的研究和探索能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有所启迪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刚,邹吉权.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途径研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4

[2]丁金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4

[3]景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王书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5]宣继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6]祝成林.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定位与路径选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作者:陆钰娟 吕燕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