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粗浅认识

时间:2022-10-29 02:30:10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官兵;心理承受力;因素;方法;途径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人的主观心理所能接受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综合素质的真实反映,它直接影响官兵对各种不同事物做出正确判断或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判断的标准。新形势下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呈现出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固然受制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价值观念的变更、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新的社会道德观念等客观因素,同时也与官兵的心理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积极研究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 ,努力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是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是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的客观要求。

一、影响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官兵心理健康及承受能力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按照这些因素的功能来分,可分为本体因素与诱发因素两大类。本体因素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发生变化的内在的主观因素,而诱发因素则是产生变化的外在的环境原因。

1.本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物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异常、生理缺陷、生理病变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如五官不正、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等种种原因,都容易使官兵因“自惭形秽”而产生自卑、怯懦、孤僻等自我否定性体验,形成心理障碍。官兵在患有某种生理疾病后一般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认知因素。个体的认知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和焦虑,如果这种矛盾和冲突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则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二是情绪因素。一般地讲,稳定而积极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愉快、安定、精力充沛、身体舒适;相反,被动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情压抑、焦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三是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亦可称为人格因素,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例如,同样的挫折对不同个性的官兵来说,其影响程度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人无法承受,或消极应付,从此自暴自弃;有的人则可能接受现实,正视挫折,加倍努力,奋发图强。因此,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是保持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2.诱发因素。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官兵心理问题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一是家庭因素。对官兵的身心健康而言,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突变、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等。二是生态因素。生态环境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综合系统,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不良天气、噪声、宿舍过分拥挤、空气污染等,都可能造成官兵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压抑沉闷、注意力涣散等问题。三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社区状况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复杂,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紧张,矛盾、冲突、竞争加剧,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官兵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效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群体行为的导向作用。舆论环境、群体行为等对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很大影响,它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迫使个体改变自己原来的意图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和态度。这种从众行为或顺从心理,在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部队管理教育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导向作用产生群体效应,帮助部分观念转变与定位落后、心态调整与适应滞后的官兵, 逐渐增强绝大多数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积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健康的文娱活动,提高官兵的思想文化修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和大众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青年官兵个体心理发展,使个体心理经常受到激励和鼓舞。因此,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公正、信任的人际环境,不断纠正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积极调整官兵的心理偏差和理智、情感落差。

2.搞好调适,解除官兵心理困扰。现实生活中,青年官兵遇到的心理问题要比思想问题多得多,各种心理困扰不解除,就会产生相关的思想问题。因此,可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等形式,针对官兵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出现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心理负荷和心理危机等问题,采取谈话、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现场访谈等方式,开展心理卫生、人格测评、行为矫正和变态心理引导、调适等形式多样的工作。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给予官兵心理上的帮助和启发,使青年官兵走出心理困扰和误区,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状态,增强精神上的自立能力和承受能力。

3.拓宽路子,加强官兵心理训练。要把部队训练、政治教育与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辩论、智力游戏、野外独立作业等活动进行心智素质训练,培养和提高官兵适应各种环境、执行各种任务的心理素质;通过观看恐怖、现代战争影片和实施夜间对抗演练等进行情绪素质训练,提高官兵控制紧张情绪和胆怯心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绪素质;通过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演练等,多设计一些“险情”、“逆境”进行意志素质训练,使官兵养成善于在“曲折”“逆境”中求生存、求胜利和遇险不惊、临危不乱、心坚如铁、志坚如钢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通过网络模拟心理战等形式,使官兵经常处在现代化战争的声、光、波、磁、烟等情景和近似实地、实战、实爆氛围中,进行心理战常识和心理防卫、反心理战训练,熟悉和习惯敌人的各种心理刺激因素,掌握对付敌人的强制性心理攻击等,使官兵不怯战、不畏战,培养一种不易被外界影响或不利冲击而突破心理防线的能力,真正得到不让敌人攻其心、泄其气、乱其谋、夺其志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建立企业HSE文化 下一篇:关于都市电视台创业节目发展方向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