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善在四川灾区的“神医”之旅

时间:2022-10-29 01:44:04

“云南十大杰出青年”、“云南省劳动模范”、享誉东南亚的云南省著名中医专家、泰王国以国宾之礼邀请前往诊治的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院长陈本善,在汶川灾区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中,怀着以对灾区人民的满腔热忱,以高超的技术,成为最受灾区群众欢迎的“神医”。

到达漩口的第一支医疗救护队

5月14日上午8时,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的134名队员从昆明飞赴灾区,中午12点,医疗救护队就在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大坝上设立了救护所,当天下午就救治了重伤群众27名。15日中午,云南边防总队医疗救护队接到命令:组建突击队,徒步挺进道路中断、通讯瘫痪的重灾区汶川县漩口镇。

漩口是都江堰通往汶川的必经之路,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仅13公里。112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在陈本善的带领下,徒步34公里奔赴漩口镇救灾。

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到汶川的路盘山而建,地震造成山体严重滑坡,一路走来到处都是裂痕、断口,巨大的石头横在路中间,大堆的山石盘踞路面。最可怕的是长约1公里的友谊隧道,走在其中顶部还不断地掉下石碴,险象丛生。一路过来,陈本善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通过一些危险路段时,他总是抢在前面先勘探好地形后再组织大家疾步通过。8个多小时中,他一分钟都没休息过。

“前方道路安全,部队可以通过!”

陈本善嘶哑的喊叫声回荡在突进漩口的每个队员的耳畔。

“110,111……加上我,112,部队已经全部通过泥石流地段。”陈本善喘了一口粗气,跑步向队伍的前方冲去。

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奔涌,道路两侧是数百辆在地震中被砸成废铁的汽车。作为抗震抢险医疗队指挥员,34公里的路程,陈本善和队员们走了8个多小时,而陈本善一会儿跑到队伍最前边,确认道路安全后才让大家快速通过,一会儿又跑到队伍的最后边,一个一个点数,确认每一个人都通过了之后再跑步跟上,多跑了不止一倍的路。

15日傍晚,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疗救护队112名突击队员全部安全到达漩口镇,成为到达漩口的第一支医疗救护队。

“他这个医生最受灾区群众欢迎”

陈本善是一名中医专家,在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他用高超的医术,全身心地投入在漩口每一个需要救治的群众身上,在灾区,经他救治的病患者超过了4000人。灾区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胡主席派来的‘神医’”。

在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受领组建抗建救灾医疗队的命令后,陈本善立即向总队党委提出了要参加的强烈愿望。他向首长表示:“我从当卫生员的时候开始,就在山上采药。这次我们去抗震救灾,不可能带太多的药品,而且灾区受灾面很大,我们带的西药不一定够用。到了灾区,我能上山找药,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及时救治灾区的人民群众;还有就是我常年在山上采药,野外生存能力比很多同志强。大震之后,断水、断粮,电力瘫痪,通讯中断,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就是自救,就是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我去了,可以帮助灾区人民自救。”正如他所讲,在灾区陈本善的中医特长使他成为最受灾区群众欢迎的医生。

陈本善到达漩口后发现漩口的大山里到处都是“宝”。在组织队员们把野战医院建起来后,他就开始带领队员上山采药。地震发生后,很多群众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了脚,还有的群众在奔跑躲避时摔伤、扭伤。这些伤,靠西药治疗比较慢,用草药医疗就比较快。陈本善从山中找了50多种新鲜草药,根据临床经验,对症下药,有的敷,有的擦,有的内服,很快就治好了多名在地震中受伤的群众。伤口溃烂的开始结疤了,肿得像馒头那么大的部位消肿了,疼得只能用担架抬着来的伤员能够走路了,有的老人和妇女几十年的老病,经过他的把脉、诊治,很快也有了好转。一传十,十传百,每天到野战医院和营地找他看病的群众排成了长龙。面对灾区人民的信任和厚爱,虽然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但陈本善仍然坚持着,不停地给灾区群众看病。

“我不行了,别救我,去救其他乡亲吧!”一名叫张红的幸存者被送进云南边防总队野战医院时,全身起瘙痒性疙瘩,手、头、足等多处关节受伤溃烂,加之几天未进任何食物,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快,一刻也不能耽误!”陈本善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一头钻进低矮狭窄的帐篷,迅速把住他的手“号脉”。仅三分钟的“望、闻、问、切”,陈本善短暂沉思后,断定该患者是因为在废墟下被压的时间太长,出来后心理放松,身体里积蓄的毒素释放并被新的疫情传染所致。陈本善很快找来枇杷叶、车前草、金银花等草药,洗净、点火、进锅,15分钟,一盆药便熬制而成。随后为其补充营养液,进行清热、除湿、解毒,防止皮肤和呼吸道交叉感染,并进行了身体检查和生命体征测试。

“你的身体状况其实没有大碍,马上就会恢复,关键是一定要挺住,你就能成功脱险!”陈本善认真地诊治,耐心地疏导,让他重燃希望之火。

“我不会在做梦吧!我真的活过来了吗?”5月24日零时15分,张红终于觉得全身像卸下千斤重担,浑身轻松,他终于度过了危险期。在瓦砾遍地、余震不断的废墟中,借着昏暗的灯光,他向陈本善缓缓地鞠了三个躬。

陈本善对于他看过的病人都记得很清楚。漩口镇宇宫村赵泽先的手是在地震中压伤的,陈本善用在当地采集到的中草药为他包扎伤口后,不到两天就基本消肿了。赵泽先来复诊时他热情询伤情,赵泽先激动地说:“谢谢你喽,陈医生,你一定要多留在这里几天!地震让医院都塌完了,上哪里找药嘛,只有陈医生办法最多,他这个医生最受我们欢迎了。”

“我的腰被落下来的木头砸伤了,连路都走不了。陈医生给我推拿,给我吃草药,今天我就走着来请他看病了……” 在陈本善坐诊的帐篷外,堆满了救治的群众为医疗队送来了蔬菜、鸡蛋、被褥等物品,有几个村民还抬了头猪到医疗队,他们说云南边防的医疗队是我们老百姓的队伍,陈医生更像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吃也会把最好的给子弟兵吃。

除了坐诊之外,他每天还有两项必做的“功课”――上山采集草药和入村巡诊。陈本善把采集的新鲜药材分门别类地放置好,然后去关照营地里支起的一口大锅里正在熬制的大锅药。陈本善配制的大锅药既是治病更是防病,每几天就要换熬不同的药,有防感冒的、腹泻的、皮肤病的等等,早上8点和下午5点各熬制一次。在灾区,陈本善采来了五十多味草药,熬制了20余吨大锅药。漩口镇的群众几乎都不止一次地喝过陈本善配制的大锅药。每

到熬制大锅药,当地许多群众就拿着饮用水瓶、小壶在野战医院的附近自动排起了长队。淡淡炊烟和淡淡药香始终萦绕在野战医院的上空,成了灾区人民心中最踏实的味道。

灾区引来“救命水”

地震之后,灾区断电、断路、断电话或许都比不过断水更可怕。地震之后,由于附近水质量不合格,漩口镇附近的7个自然村,2000余名群众和驻地的官兵都需要到数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取水。由于饮水用水不便,许多群众开始出现严重的皮肤问题。

水,救命的水,水在哪里?一双又一双焦渴的眼神。陈本善急在心头。

他一边安排部队就地迅速展开救治工作,一边思考怎样解决饮水问题。漩口是山区,泉水不少,但地震过后,群众都不敢喝山上流下来的水,于是陈本善下定了决心:“走,上山找水去!”

大山难不倒医生陈本善,他本身就是山的儿子,山的精灵。他担心的是余震不断,冒险带战士们上山找水,一旦有什么意外,如何对得起这些年轻的战士?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先上山探探水源。

5月16日,走了十多里山路,凭着多年在山间采药的经验,陈本善很快找到了清洁的山泉。经医疗队检验师检验可以安全饮用,陈本善特别兴奋,他一步一步回到营地,途经的每一块石头,他都已经用手使劲摇晃过,确保不会再坍塌;走过的每一步小路,他都已经用脚狠狠地踏过,确保已经踩实,这才带了十几个战士,找了一些管子,又上山砍了一些竹子,开始了艰巨的引水工程。

在没有经验,没有工具的情况下,陈本善带领着官兵奋战了8个多小时,其间还经历了一次5级多的余震。一名战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时我们确实挺害怕的,如果有飞石砸中我们就完了。但陈队长一直没有松开手中的水管,他说,不能因为余震就让引水工程前功尽弃。5月17日,长约2000米的水管架通了,山泉水终于接到了营地附近,断水4天的群众终于喝到了洁净的山泉,7个自然村的群众终于可以用上放心的安全水。

漩口镇的群众在清泉流出的地方插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三个不规整的大字“救命水”。

温和的他发了火

陈本善性格温和,无论是对病患还是对战士,他都象是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在漩口抗震救灾中的一个发现却让他发了一次非常大的火。

5月17日晚上11点钟,在查哨的时候,陈本善发现野战医院附近的公路边突然多了一堆纸箱,走过去用电筒照着看了看,发现是一批用于消毒的过氧乙酸,陈本善一下子冒出了一头冷汗。

过氧乙酸在超过摄氏41度的条件下就会爆炸,当时漩口的气温都很高,这堆过氧乙酸就那样堆在露天,天亮以后如果暴露在阳光下,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陈本善发火了,马上召集所有队员,转移“定时炸弹”。可就凭一百多号人,要把这批重达27吨的过氧乙酸在天亮前转移完,显然不可能!陈本善马上跑到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找到副指挥长孙力,几乎是用命令的语气让孙力立即协调驻漩口的所有部队一起行动,转移这批危险品。孙力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陈院长象是换了一个人,看到他发火的样子,我们就知道问题很严重,知道是刻不容缓!救灾指挥部连夜组织人员紧急搬运。部队行动起来了,民兵也行动起来了,天亮前,终于把过氧乙酸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孙力拉着陈本善的手说:“陈院长,你救了漩口镇几千条人命啊!”

6月4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疗救护队队员返回昆明休整前的一个夜晚,漩口镇宇宫村的村民们自发地来到救护队营区,委托救护队员捎给正在北京参加公安部英模事迹报告会的陈本善一封在红布上写下的感谢信,感谢信的最后是宇宫村200名村民的签名:没能和您挥手道别,我们好遗憾!您和您的战友们不远千里来到灾区,用精湛的医术治疗我们的伤痛,用微笑治疗我们心里的创伤,您是祖国和人民的坚强堡垒,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祝愿一生平安!

上一篇:刘培恩横空出世创拍《北京全景图》 下一篇:续写后奥运时代更美好的“中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