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9 12:07:45

公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具有净化空气、遮阳和防尘等作用,如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则会影响到植物正常功能的发挥。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园林管理实践,探讨了园林植物保护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借阅。

关键词:园林植物;问题;病害虫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具有遮阳、防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目前已受到人们及业界人士的重点关注。但是,在园林植物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人员综合素质低和技能不过关等因素的影响,园林植物保护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植物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也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公园园林植物保护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好植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

1 存在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行政领导对园林植物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是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领导对植保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植保资金投入相当少,设备老化陈旧,对植保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重视不够。另外,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市民参与意识差,无法形成大的社会力量来防治病虫害。

1.2 园林植保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大都实行全承包管理模式,各承包公司的绿地管养工作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因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内容、性质往往因单位而异。很难在防治适期、防治方法等方面做到统一,因而影响了园林植保的整体效果。

1.3 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

由于种种的原因,目前在园林系统尚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人们进行植物检疫的意识淡薄,各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方面随意性较大,致使园林苗木在调运过程中,也将病虫害进行了传播(如双条杉天牛、竹斑蛾、红瑞木溃疡病等),而且此现象具有加重之势。

1.4 园林植保人员技能参差不齐

园林植保人员的业务知识普遍欠缺,不知道通过栽培、养护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预防,不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活动规律,只是看到病虫便随意用药,不具备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合理用药的一般常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与我们进行城市绿化的初衷相违背。

1.5 缺乏对园林植保相关人员的培训

由于相当一部分园林植保人员是聘用的临时工,流动性大,这对人员的管理、培训造成一定的难度和混乱。许多植保人员对农药使用技术了解甚少,只凭老传统、老经验,如有些人仍习惯用敌敌畏、乐果防治蚜虫,而对吡虫啉、莫比朗等农药品种则知之甚少。

1.6 设计建园时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意识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品种单一,片面追求“洋”树种,是病虫害猖獗的根源。

1.7 对外来物种的整体认识不够

许多人由于缺乏对外来物种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致使在园林植物引种或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散布了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主要为病虫),给当地的经济与生态造成较大的损失。

1.8 园林植保器械落后,农药使用技术单一

农药使用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很广,其任务不仅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还要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性、环境的相容性。农药学科和植保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说明,农药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选择农药和药量的药物学问题,而是涉及农药制剂、农药行为、生物行为、施药机具、作物生态、气象因素等多方面和多学科的一门系统工程。

1.9 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最为快速、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一直来都是最受欢迎的防治措施,且长期以来,在园林植保工作上已形成一个误区,认为多用农药就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即本着有病(虫)治病(虫)、无病(虫)防病(虫)的原则随意用药,很少考虑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城市生态环境。

1.10 病虫害防治时期不当,影响防治效果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对病害的防治尤为合适。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对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常常在病虫发生后期或植株接近死亡时才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往往不佳。

2 采取的相应对策

2.1 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作为领导,尤其是分管园林方面的领导,一定要改变原来那种“重种轻管”的落后观念。其正确的做法应是“三分种,七分养,”加大养护管理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大幅度地提高园林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绿色植保”、“无公害防治”正确意识以及群体参与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综合治理病虫害。

2.2 建立统一的园林植保技术管理机构

在园林植保的技术层面上,由主管单位统一负责,协调整体的园林植保工作,包括防治方法、防治适期、药械等进行统一。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形成统一战线,在管理体制上为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奠定基础。对于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危害,则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园林工作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减少经济损失。

2.3 建立相应的园林检疫机构

在园林部门设置相应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机构,实行进城苗木一票否决制度,凡未经该机构检疫的苗木,一律不得栽植。发现带有危险性病虫的苗木,有权罚没或销毁。在宏观管理机构上为综合治理病虫害创造先机,将危险性病虫拒之门外。

2.4 加强园林植保人员的技术培训

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更高,在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园园林植保工作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应尽快解决,这就需要一批有专业知识的园林植保人员,若只靠“老传统、老经验”来指导公园园林植保工作,我们将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植保人员的技能培训势在必行。每年要对有关园林绿化知识进行1~2次技术培训,其中病虫害是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是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农药的选择、安全使用等内容。

2.5 实行“植保信息服务网络”会员制,扩大服务范围

由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下,由园林协会组建“植保信息服务网络”,实行会员制。为网络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为保证该体制的正常运转,也可采取针对公司收费的办法。同时定期召开植保技术人员会议,做到上下信息渠道畅通,反馈准确、及时、有效。

2.6 统一、及时“园林病虫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公园园林病虫种类主要有近200种,常年造成爆发危害的重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也会造成爆发性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同。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还是爆发性病虫害的防治都是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为前提的,它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维护、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2.7 加强外来物种危害性的宣传力度

外来物种是指不是当地固有的,从外地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植物引种或苗木调运等方式传播而来的新物种,因当地缺乏有效的天敌控制,因而常常会打破给生态平衡,给当地的生态、经济带来灾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外来物种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在园林植物新物种引进或苗木调运时,必须通过园林相关部门的严格检疫,避免危险性病虫的发生。

上一篇:高速公路工程中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与工艺分...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