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元制”指导计算机课程探讨

时间:2022-10-29 11:53:39

以“双元制”指导计算机课程探讨

[摘 要] 从“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出发,力求优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出发,力求拓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学途径;从计算课程教学出发,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双元制”模式;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09- 01

职业教育面临的第一问题即是就业。能够迅速就业的,首先是那些接受了完整的对口专业培训,同时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毕业生。中专课程设置中,计算机课程贯彻“双元制”教育思想,就要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学校”和“企业”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1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施

1.1 教材的选择

当确定了某一具体课程后,围绕其课程的目标,将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教材的选择,即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材。虽然这本教材书采用的是以“任务驱动”为教学主要手段的编排方式,从具体任务的提出,任务解决步骤的描述,知识点的穿插,都较好地体现了以技能为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思路,但是该教材所编写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内容太广泛,针对性不强;问题二:有实践,但缺少巩固练习。虽然《信息技术基础》是公共基础课,涉及面比较广,但是其主要内容还是以计算机的资源管理、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Office软件,再加上浏览网页、收发E―mail等为主。在现用的教材中包括了很多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在实际使用中较少用到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光盘刻录、机器人控制等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作为在第一学期就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应明确其教学目标,对于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等,他们将来主要使用电脑进行文章的撰写、表格数据的统计、上网的资料查询,所以在这门课程中应得到充分的练习。只有在反复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除了要加强以上内容外,对于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还应使学生在管理计算机资源,软硬件的维护和使用上得到充分的练习,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根据“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上也应该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图形处理Photoshop课程为例,Photoshop软件的教材有很多,我们应该选择以实例为主的教材。教材内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具体制作实例来展开的,从实例综述分析,实战演练操作到技巧点拨,经验总结,到最后的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明确目标,抓住重点难点,循序渐进,掌握操作的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即使是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也有很多是纯理论性的,那么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特别对于以“双元制”为指导的职业学校而言,则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就应加以合理的选择,可以摒弃那些纯理论的课程,而将相应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课程中去。

1.2 课堂教学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第一步,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使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是以“双元制”为指导的课程实施的关键性的第二步。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也应减小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实例为主,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除了一些无法上机操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或演示以外,其他的都应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组织、控制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重点学会“如何去做”,而无需过多地关注“为何要这样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正视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重点抓两头。对于起点高,能力强的学生,应增加拓展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增强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学习,反复训练,培养他们最基本的技能,以达到企业的所需。

1.3 考 核

考核一般应包含基础性教学内容作为必答部分,包含拓展性教学内容作为选答部分,包含探究性学习内容作为附加部分。而每一部分又都应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有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3个层次。

而对于操作性要求很高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来说,基础性、理论性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而直接采用实际性的考核。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部分可以制作几页图文并貌的校报版面;Excel部分可以制作学生数据汇总、统计图表;Powerpoint部分可以制作各学科某些章节的教学课件;Photoshop部分可以制作各种效果的广告图案;Flash部分可以制作网页动画;Vb部分可以编制图书管理程序等。当然这对教师考核内容(包括知识点和技能的把握)的准备,考核过程的安排、监控,考核成绩的评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对“双元制”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这样的课程考核完全可以从理想化转变为现实。

2 总 结

很好地利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把学校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对学校阶段性教学的真实检验,也可以及时地把问题反映出来,并反馈给学校,以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学校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实践运用的可能和相应的实践环节与之对应;“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理论体验的可能和相应的理论环节与之对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教学中保持知识目标的统一,能力目标的互补,以及教学过程的殊途同归。

上一篇: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反思 下一篇:学校管理中有关Excel常用功能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