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课余体育训练

时间:2022-10-29 11:24:38

论高中课余体育训练

【摘要】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一部分具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体育事业源源不断的储备力量。但是目前高中课余体育训练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使得体育训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本文对此也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字】体育训练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体育训练与竞赛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培养体育专项人才。在学习生活相对单一的高中生活中课余体育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劳逸结合,促进文化课的吸收。

一、课余体育训练

1.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课余体育训练不同于专业体育训练,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业余性、基础性、相对系统性、符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等。

2.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是根据学校的体育活动客观规律而确定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对体育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这些原则具体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统一的原则、周期性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等。

3.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首先要确定训练任务,包括:(1)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个体运动素质,打好专项训练的身体基础。(2)学习并掌握专项训练的技能,培养对专项训练的兴趣。(3)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顽强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4)为各级运动队输送优秀的种子选手,为国家运动队提供新鲜血液。(5)以相对较高的运动成绩带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潮。

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除了要确定管理任务,还要确定管理内容,包括:(1)加强训练计划。(2)加强思想文化教育。(3)关注文化学习。(4)加强生活管理。

二、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面临的问题

1.课余训练模式单一化,主要以“学校自办”为主。课余体育训练很大程度上受到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影响。当今的学校,尤其高中,大多将升学率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忽略课余体育训练的展开。因此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没有丰富的课余体育训练模式。这样不仅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反而使得学生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2.课余训练经费匮乏,来源单一,场地器材设施难令人满意。训练经费是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展开的核心条件,只有充足的训练经费才能提供良好的训练器材,训练场地,运动服装,才能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然而许多普通高中都无法提供学生体育训练的基本物质保障,更不用说完备的训练设备。

3.教练员兼职现象颇为严重。普通高中很少有专业的教练员,大多都是体育老师,他们没有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经验,自然也无法传授给学生高超的技能。然而体育教师和专业教练员是不同的概念,专业教练员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特定技能,运动素质较高。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训练目标的取得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4.课余训练管理效果不佳。运动员日常管理以“一集中”形式为主;运动档案和伤病记录等训练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运动员档案作为运动员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不仅仅是课余训练有力助手,而且还是教练员实施有关训练计划措施的重要参考材料,系统的运动员档案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课余训练工作。

三、高中课余训练改进措施

针对高中课余训练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否则课余体育训练将失去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供运动人才的意义。

1.重新定位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文化教育不再是学校存在的唯一意义。课余体育训练也需要被重新定位,只有得到重视,课余体育训练才能正常展开,才能取得成绩,也才能完成其存在的意义。

2.加强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合理的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还能节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管理,才会造成各类资源浪费,包括教练员资源浪费,学生运动员资源浪费,设备器材资源浪费,训练时间浪费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3.适当改革高中教育体制。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严重阻碍高中课余训练的展开。虽然这种体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是适当的改革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只有分散学校领导对于文化教育过度的注意力,需要适当改革高中教育体制。

总之,目前的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没有得到很好地展开,原因是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因此必须加大体育训练的普及,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铁黎等.对我国中学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2]甄子会等.哈尔滨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带队教练员的现状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05.

[3]孙锐芳.浅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J].文理导航(中旬刊). 2010(06).

上一篇:高三英语阅读理解专题复习探讨 下一篇: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