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职业能力

时间:2022-10-29 11:12:57

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职业能力

【摘要】中职学校要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着力创新德育模式,优化德育环境,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实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增进道德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德育主体实践

1问题的提出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毕业之前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这既能让毕业生预先体验到职场上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是企业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颇受校企双方的欢迎。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常常不能完成实习任务,中断实习,甚至提前离岗,这当中还不乏在校成绩优良,表现良好的学生。他们要么是嫌实习太苦,太累,太脏,要么嫌劳动强度太大,待遇太低,要么同事关系处不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等等。究其原因,种种现象都是学生缺乏必需的职业能力引起的结果。因此,着力创新德育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软素质”,即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自信力、诚信度、文明素质、团队精神和交际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德育与专业学习有机整合,做人与做事达到和谐统一,使受教育者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和学会生存,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2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行动向导,理念为先。学校应倡导学生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逐步树立优良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来,我校坚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育人理念,总结提炼了做人做事十五字准则:做人“守规矩、会宽容、懂感恩、有责任、能吃苦”;做事“有计划、能坚持、讲方法、求效率、会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体现,要在学会做人中学会做事,做一个自信、宽容、诚实守信、有益于自己、进而也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讨论、交流等途径,使学生们在道德情感的冲击中、在内心自我感悟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规则的内化中得到升华。

3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参与实践性德育模式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对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虽然是成人社会对他们要求的反映,但要让这种要求成为完善他们自身的积极的手段或动力,还需要一个认同、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体悟、确证之后,才能逐步培养起按道德要求行动的能力,进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融为人生的信念。

3.1注重德育实践,寓规范于细节中

我们的德育从来不乏目标和规范,问题在于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细节。两者的脱节,使教育常流于空谈,也使学生的知行相背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道德品行的养成包括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二是道德理性引导下的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没有道德理性作为基础的行为习惯,并不具备真正的道德意义,个体行为不过是没有灵魂的创制,而不是道德精神的实践,没有个体日常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个体道德理性终究是肤浅的,缺少了生活基础成为没有果实的花朵。因此,学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出“寝室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课堂”,学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一天的学习生活紧张有序,如:由学生自主管理,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内务整理、楼道清扫……,通过开展“星级寝室评比”等活动,促进寝室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管理中体悟价值。

3.2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实践中

德育变革的难点,不在内容而在形式方法,创新德育载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变说教为体验,是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历来重视德育实践活动,以事件为契机,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文明习惯、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学会宽容和感恩,诚实守信,使学生在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法律在我心中

为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进行案例分析,并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案例模拟庭审或旁听,切身体会到了法官审理案件的威严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法律实践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长了法律知识,是一堂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文明从我做起

“保护好的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良好心情,就是保护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是学校举行的“告别不文明行为宣誓暨签名仪式”上的誓言。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有举行这个仪式,全体师生集中在学校大操场,郑重宣誓,文明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制止不文明行为,把文明礼仪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做一个有修养的新时代中职生。仪式上,全体师生在“告别不文明行为宣誓暨签名仪式”横幅上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把横幅挂在学校醒目位置上,提醒学生时时记住,处处做一个文明人。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律己、敬人,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3)常怀感恩之心

“树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学校组织开展了“知荣辱·行孝敬”等感恩系列活动,通过“感恩的心”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评选“小孝星”、“文明小标兵”、举行“文明行·感恩心”文艺晚会等活动,以及开展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六个一”活动,让感恩走进学生心灵,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4)路在我们脚下

为增强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充分检验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行程30公里野外拉练活动。学生在拉练中强健了体魄,锻炼了意志,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帮扶、团结和协作。同时,无论严寒酷暑,一年四季,每日坚持的大课间晨跑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与团队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更塑造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当代中职学生的精气神,整齐划一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诚信根植于心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事”。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是做人的根基,是人格修炼的基点。我校把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学校从学生日常生活抓起,引导、教育学生“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学习诚信,学校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行为记录档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媒体,打造诚信校园文化,倡导诚信立身、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诚信学习。以形成“人人讲求诚信,人人需要诚信”的氛围。

(6)让青春在责任中闪光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身心品质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诞生的标志。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体现,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和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如开设新闻课,每天晚上7点,全校学生都在教室里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从中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学会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为引导学生迈好成人第一步,学校举行庄严隆重的18岁成人仪式,使学生在接受成人帽、躬行拜谢礼、迈进成人门等议程中,感受到“成人”的自豪和责任。

(7)在规划中发展人生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确对中职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只有掌握个人的竞争优势,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学校在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辅导课、邀请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等形式,介绍各行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就业的政策法规,使学生在规划中发展自己的人生。

4推行文化管理,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学校管理可分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是通过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来实现的。文化管理应成为学校追求的管理境界。

4.1企业文化入校园

不断创新德育机制,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职业体验为载体”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的工作方式”、“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用企业化管理理念时刻影响着学生,一方面,让每个学生的亮点和才能充分展示,让学生感觉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就像临床实习一样,让学生在职业的氛围中感受成长,在高仿真的环境中,培养职业道德。

4.2校园文化入人心

为了积极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培养审美情趣,增强人文底蕴,我校每年举办“沐浴书香,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此外,还开展“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4.3德育认辅心交心

为了加强德育的针对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我校推行了“德育认辅制”,进行全员德育活动。每位教师认辅3-5名学生,每个月定期开展一次德育认辅活动课,教师们每次德育认辅活动均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每次活动后均进行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记录,建立认辅活动“档案”,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除了学校每月安排一次活动课,教师们还不定期与认辅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开展教育活动。平时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由于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远离父母,每逢节假日,有些教师还将认辅学生带到自己家里,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同时,认辅教师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密切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德育的有效性。

4.4三位一体同齐心

德育工作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5与时代同步,拓展德育新时空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德育内容只有贴近时代、与中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会为学生关心和接受。“对我的发展与成长有利没利,能不能帮助我解决现实问题”,是很多学生在对事物取舍前首先要想到的。因此,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体系的构建也要围绕这两点进行,一是围绕职校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二要凸显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德育实现服务人和社会的和谐。学校德育要依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需求的新变化相应及时拓展教育内容,如创新精神的教育,生态伦理观念的教育,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教育等等。只有德育内容与时代要求同步,德育方式以人为本,学校德育才会以其有效、有形的现实价值不断加强。

6总结

总而言之,要上好德育这门大课程,我们既需要教育观念的更新,也需要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变革,更需要教育大环境的优化。德育应该回归生活,回归到真实的道德生长环境中,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依仗实践,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性,提升其主体性是问题的关键。老师与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做学生效仿的榜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只有拥有了感恩、自信、诚实、自律等优良品质,我们的学生才能装上精神的防火墙,才能阻挡自私自利、虚荣、缺乏责任感等一些通病的侵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国平.播种幸福的教育[J].人民教育,2008,(18).

[2]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

[3]朱哲.少年强则中国强[J].人民教育,2009,(7).

[4]白宏太.德育课该去哪里上[J].人民教育,2009,(11).

上一篇:高中PPT课件制作的实用理念及技巧 下一篇: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