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福州十番音乐的曲牌

时间:2022-10-29 10:41:58

浅论福州十番音乐的曲牌

【摘要】福州十番音乐源自民间舞龙灯的打击乐演奏,最早只有“福套”、“干牌”、“滴流水”等几个锣鼓曲牌,后“福套”发展成为“福、禄、寿、喜”四套,“干牌”发展为“文干”、“武干”二套。

【关键词】乐器、曲牌、发展

当十番音乐乐器的演奏从金革(打击乐器)向加入丝竹(管弦乐器)发展后,演奏的曲牌便逐渐多起来。曲牌的来源大体分为:民间小调、哗牌(唢呐曲)、戏曲、曲艺、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歌曲,以及十番乐人自己的创作等。

在曲牌演奏上,按照金革与丝竹之间的关系,有尺谱、汤腹、夹腹、全夹之分。尺谱为曲牌中只用丝竹演奏;汤腹是穿插以纯金革演奏的段落;夹腹是曲牌的某些部份,丝竹与金革一起演奏;全夹是整首曲牌,由丝竹与金革一起演奏。

如今,茶亭十番音乐所保存下来的曲牌有近百首,在这些曲牌中,较突出的有:《东瓯令》、《西江月》、《南进宫》、《北云璈》、《月中桂》,(俗称“东西南北中”五大牌)以及《秦楼月》、《一枝花》、《万年欢》、《雁来云》、《莲花串》、《五凤吟》、《海底天》、《石榴花》、《千秋岁》、《将军令》、《朝天子》等,均深受人民大众所喜爱。

1953年,福建省音乐工作组刘春曙等人查找到福州台江区茶亭“听月楼”十番乐社所珍藏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乐谱,发现其中的曲牌与现在的十番乐社所演奏的曲牌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传统十番音乐的曲牌至今仍保留着清代时“原汁原味”的模样。

一、曲牌的传播和发展

福州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具有一定的意境,市井百姓还曾把一些古老传说与故事,加以浪漫想像,“渗透”到十番曲牌的内容之中。

如《蟠桃会》,它是一首祝寿的曲牌,音乐描述了民间流传的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天上王母娘娘生日,众仙前来祝寿,有位放荡不拘名为东方朔的不在邀请之列,此人风趣可爱,却前来偷桃吃。“皇道吉日”不至于扫兴,王母娘娘也只好破例邀他入席,一波平息,皆大欢喜。乐曲始终充满着欢乐、诙谐的情调,妙趣横生。

再如《海底天》,体现的是诗人李白怀才不遇的心境。曲牌音调在高亢豪放处,是诗人人格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出人民大众对封建统治压迫愤愤不平的心声,听后使人产生联想与共鸣。

茶亭十番音乐的曲牌在吸取一些民间小调时,不单只是摒弃歌词,使之成为器乐演奏的曲调,有的连原曲名也进行了更换。如《美人娇》就是民间小调《美貌娇容》的改称,《海潮珠》原名为《大八板》等。这些民间小调通过十番器乐化的演奏,在音调乃至风格上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变化。由小调改编的比较知名的十番曲牌有:《醉西施》、《金牡丹》、《玉美人》等;由唢呐曲牌(哗牌)改编的较知名的曲牌有《江儿水》等;由戏曲曲牌改编的较知名的曲牌有《梅花三弄》等。

在民国时期,有些十番班社的乐人们还将当时社会上风行的流行歌曲、电影歌曲等,改编成十番曲牌来演奏。如《葡萄仙子》、《可怜秋香》、《何日君再来》等,以此赢得了更多百姓所喜爱,对推动十番音乐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福州十番音乐在吸纳其它门类乐曲的同时,一些十番班社的乐人也在不断创作出新的曲牌。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粉饰太平,曾在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时,由礼部尚书通令全国上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福州十番艺人们趁着这“万民同乐”之时,举行了一次十番音乐汇演。其江茶亭“听月楼”乐社创作的一曲《千秋岁》,声调奇特,一鸣惊人,荣获第一。此后,十番音乐曲牌的创作逐渐多起来,如茶亭“三听月楼”乐社又创作了《金鱼女》、《罗雁女》、《月嫦娥》等新的十番曲牌。

到了解放后,十番音乐为了适应农村演出的需要,曾加上唱腔,以增添热闹气氛。在年代,为了配合当时政治形势,新创作的十番乐曲《千吨万吨钢》,加进了豪迈的歌词。所以,在民间“十番”也有“十番伬”的称谓,此乃揉进演唱的缘故而得名。

二、曲牌的结构及特点

1、福州十番音乐曲牌的曲体结构,延续了唐大曲慢—中—快—慢的速度转换布局特点。 大多曲牌的起始处,由打击乐器缓慢地演奏一段“加冠”和“转鼓”的开头锣鼓。(“加冠”、“转鼓”为固定的曲牌,其奏法不变)接着由笛子吹奏散板式的引子,其它乐器渐次加入。上板后,速度有节制地逐步推进,丝竹演奏曲调的同时,金革夹置于其中。曲调奏完后通常又转入打击乐单独演奏的慢板段落,演奏“加冠”、“转鼓”和“层”。 (“层”的奏法与“加冠” 、“转鼓”有所区别,它随着每首曲牌的不同,奏法也不同,而且“层”也可以单独演奏。)“层”奏完后若需要继续演奏该曲牌,就再接“加冠”、“鸭母嘴”,(“鸭母嘴”也称“结介”, 打击乐演奏,为固定的曲牌)否则奏完“层”即结束。

2、福州十番音乐所有的曲牌,只用一个调性G调(或bA调演奏,民间称正宫调)椰胡定弦为5-2(d-a或be-bb),笛子筒音作2。曲牌的调式以同宫系统的宫调式居多,商调式、羽调式、角调式次之。曲牌有五声音阶,也有六声音阶及七声音阶的。音调进行以二、三、五度音程居多,八度跳进只在个别地方出现。

3、福州十番音乐曲牌节奏非常明晰。在室外行奏时,左脚着地的那个音特别突出,听起来近似顿音。笛子加了一个气口,椰胡则用分弓或颤弓来演奏,其它乐器也大多服从于这一原则,给人铿锵有力之感。

4、福州十番音乐曲牌的板眼,分为“单板”和“双板”两种。(有人称“单板”为文板,“双板”为武板)但实际演奏中,听觉很难区别出“单板”与“双板”。从搜集到的传统十番音乐曲牌曲谱中看到,大部份均为2/4拍。(即一板一眼)

5、福州十番音乐曲牌的风格较为多元,既有舒缓、温和的一面,亦有刚劲、热情的一面。人们赞誉它:慢如小桥流水,婉转悦耳;快似电闪雷鸣,高亢激越;既粗犷热烈,又不失幽雅抒情。茶亭十番音乐之所以形成这种南北音乐风韵兼具、互为圆融的艺术品格,从演奏它的人的层面去追寻,大概与福州人中有较大一部分,其先祖来源于中原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主编:王耀华

上一篇:创新驱动下图书馆项目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试论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