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29 10:23:26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来,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7岁到12岁这一阶段属于一个运演阶段,直到12以后才会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因此,年龄越小感性特征也就明显,采用感性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会越明显,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现阶段,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情感已被归入其中,这一点充分地证明了国家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及重视程度。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再以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数学教学,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情感的教,学生才会有兴趣学。

二、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两代人“手心里的宝”,当他们走出家门来到学校,教师成了他们最亲近、最崇拜的人,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是小学生行动的心理动机和迫切需要。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活跃教学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对小学生来说,感受到教师的爱,心里就会感觉到温暖。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期待,是真心地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生也只有感受到了教师的爱,才会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才会崇拜教师,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愿意接触教师,愿意学教师所讲的课程。真心地爱护学生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师生间亲近、信任的感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催化剂。

2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1)控制不良情绪。要让学生成为积极情感的主人,光提高认识是不行的,还必须锻炼他们不断克服困难的意志,让他们学会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数学学习中,每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烦躁、对学习效果感到失望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及时疏导,给学生提供发展或改变情绪状态的机会,让其通过适当宣泄来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

2)强化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经验不容易被遗忘。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新发现、取得新进步、获得成功时,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十分愉悦的。此时,采取表扬、奖励等方式积极肯定他们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强化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了其乐观向上心境的形成,让他们对自己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3发挥体态的情感性

实践表明,数学教师的课堂行为是一种综合体,举手投足、情绪声调、眼神表情、穿着打扮等,既是教师气质的外现,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如果说有声语言要声情并茂,重在“耳濡”,那么无声的体态语言,则应当形神兼备,重在“目染”。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等凝成一种意识信号,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刹那间,学生领悟了体态语的信息,明确了教师的意图。体态语对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积极意义。教师对学生面对面上课的教学效果,要比听录音、看录像好得多的缘由,在于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的表情、手势和体态,感受到教学氛围,能加深加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当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突然中断自己的讲课,用眼睛扫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便立即指向教学内容。

4巧设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说明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言堂”现象,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习意志的最佳途径。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还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的,而我们现在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在深度上又有新变化,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多媒体图片、数学实验、数学比赛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小组讨论,取长补短。

5双向评价,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

三、结束语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情感教育将为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创造必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向往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庆宁.浅析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J].小学数学教学,2009,(5).

[2]强振宇,杨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07,(12).

[3]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2-153.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