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时间:2022-10-29 09:32:55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摘要 2010年希腊所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得还未能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欧元区再次陷入到了困境当中。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情况出现了危机,面临着严重的债务违约风险,该危机影响欧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本文研究债务危机背后的原因及矛盾,并关注此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强调防范危机的重要性。

关键词 欧元区 债务危机 影响 启示

一、引言

从2009年年底开始,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开始浮出水面。最先爆发的是迪拜债务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希腊债务危机,最终引发了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2009年希腊政府宣布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3.6%和113%,均远远地超出了欧盟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随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相继调低希腊信用级别,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继而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以及欧元汇率的大幅下挫,一场开始于希腊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就此拉开了序幕。2010年以来,债务危机已从希腊扩散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欧债危机使得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打击,而金融市场又出现剧烈的动荡,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再次被债务危机的阴云所笼罩。债务危机集中在欧元区爆发,使欧元面临着诞生10余年以来的巨大考验和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债务危机会以欧元区解体而告终的预测和猜想。欧元区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何等的冲击?各国经济该如何应对等问题一时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欧元区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欧元区要实现货币一体化并且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中最关键因素是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水平趋同。但实际上,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很大,区域之间的发展极其不平衡。作为多种增长模式和多种发展速度共存的经济联合体,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欧元区的东扩,转轨中的中东欧国家逐渐加入了欧元区,更是加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统一,德国、法国的经济开始回归正常,而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经济复苏十分曲折。各国对货币政策的诉求不尽相同,但是欧洲央行显然不能同时兼顾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这一问题在单一货币体制下是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的。

其次,德、意、法等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而希腊、爱尔兰等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德国的GDP占到了欧元区GDP总规模的20%,德、法、意三国所占比率更是高达50%以上。在成立欧元区之后,德、意、法等核心国利用制度、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享受着地区整合和单一货币区域所带来的好处;而在欧元区核心圈的,希腊、爱尔兰等国就处在比较劣势的地位。在单一货币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更加倾向于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经济目标,从而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严重。而经济较弱的国家,由于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相关财政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弱势也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从而引发了债务危机的爆发。

欧盟内部经济结构长期发展失衡,欧元区各成员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结构和金融周期都不一致。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欧元区内部各国竞争力的差异和宏观失衡日益显现。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与之相比,包括欧元区三个大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希腊和葡萄牙却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的现象。欧元区成员国为了征得民众的意愿,将通货膨胀的责任归于欧洲央行,并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成员国都将在的财政赤字扩大。

研究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会发现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别较大、经济结构明显失衡,主要表现在国家负债较重,核心国家向国家出口并向国家贷款。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由于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外贸政策与劳工政策,因而在加入欧元区后,各个国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就逐步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区的对外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被德、法等强国所垄断,强国的发展优势与弱国的发展劣势就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导致没有发展后劲的国家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区国家,一方面因劳动生产率偏低、出口竞争力偏弱而成为核心国家传统的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因外部资金的涌入推高了这些国家的工资和物价水平,进而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实际收入下降。国家为维持本国的实际收入水平便继续向德国银行借入资金以确保国内的消费水平,如此循环,最终导致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失衡逐步累积加大。

这种以国家负债,核心国家出口并贷款的欧元区经济发展模式能否长期维持,关键在于国家经济基本面能否承受起债务的负荷。一旦国家负债规模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债务风险就会累积增大,最终便会以债务危机的形式爆发,这就是欧洲目前正在经历的危机。此外,欧盟成员国的快速扩张也是加剧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欧盟从创始时的6个成员国增加到12个成员国,历经了38年的时间;可从12个成员国增至27个成员国,只用了15年不到的时间。新加入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与原有成员国的差距较大,在客观上造就了欧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先天条件。

三、欧元区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继次贷危机之后,欧元区债务危机又一次对依赖于出口贸易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度依赖于外部进口需求与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因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剧烈的波动,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依靠内需,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然而,扩大内需绝对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过度的财政扩张必然会导致政府的非理性融资,从而引发信用危机。内需扩大的根本还是在于国内的消费需求,只有从根本上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动力。

次贷危机以来,冰岛、迪拜、中东欧与欧元区这一系列债务危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债务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债务水平相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财政赤字与GDP比值不足3%。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债务与GDP比值为23.9%,低于60%的国际安全水平,而英国为78.8%,美国为87.5%,德国为76.6%,日本更是高达214.3%。但是对我国而言,政府通过债务融资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但政府举债筹资的能力或政府信誉都会受制于公共债务水平,如果财政赤字成为一种经常性、长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就必然会危及经济的正常发展。次贷危机以来,除了中央政府推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外,地方政府的支出同样在迅速增加,据统计,200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达到7.38万亿元,比过去一年新增3.05万亿元。据银监会2009年5月末统计,地方政府债务率高达97.8%,部分城市甚至达到200%,可见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同样值得关注。因此,应根据我国国情选择相关指标,建立合理的债务危机预警体系,以便对我国的外债、内债、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加强对公共债务的管理,一旦发现经济指标接近或超过警戒线,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债务危机或减少债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值得重视。与欧元区类似,我国各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同样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政策效力的降低。开发西部,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上一篇:振荡压实优势及影响振荡压实效果的因素 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