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之忧

时间:2022-10-29 09:19:11

农村小学德育之忧

摘要:很多农村小学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应树立的办学理念,学校本应作为德育的主战场,但现实的情况令人堪忧。本论文从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学校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入手,追本溯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希望引起各级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问题策略

不管是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应树立的办学理念。德育为先是确保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学校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淡化了德育工作,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学校本应作为德育的主战场,但现实的情况令人堪忧。

忧一:德育观念出现偏差。

目前,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但是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育人观念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健全。首先,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很多学校一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上课、讲作业。由于应试教育,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有的教师直言:“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次德育缺乏实效。大多数学校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被淡化。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已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忧二:德育方法简单陈旧。

学校未能改变过去以管代教、成人化教育、空洞说教等老一套的方式方法,仍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其次,单向灌输。一方面,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忧三:家庭生活不良影响。

据调查分析: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生活不良影响有很大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家庭结构破裂,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一些家庭满足不了需要,铤而走险行为在极少数青少年中便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和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四是隔代管理,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有的学生甚至独自留守,这些“留守少年”,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不良风气侵蚀。

忧四:学校家庭缺乏整合。

由于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因而一些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家庭教育缺失或方法不当,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有加,更有甚者,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除了教育观念方法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进行,影响了家长配合教育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的“战斗力”。

首先,提高学校德育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农村小学学校德育干部主要是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德育干部队伍就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学期、年度计划和德育活动、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和内容,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

其次,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是一支关键而重要的力量。要挑选好班主任人选,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加强班主任培训,使班主任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要建立并落实教职工岗位育人职责,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激发培养学生主体育德的兴趣。

德育教育的趋势是主体德育:即从重在单向灌输、教化的德育转向对学生道德学习提供机会、支持和援助的德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人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人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从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进而产生主体育德的兴趣。

三、利用良好校风和班风的教育作用。

学校和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其道德认识与学校和班级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校风和班风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能不断得到扩展与发扬光大,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近年来,我校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值日管理制度,抓好班级评比管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陈鹤琴先生指出: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活动中学,通过游戏活动使得美德的形成是最切实的。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各种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生活,受到教育。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影响,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优势,针对性强,教育起始年龄低,有特殊的亲子关系。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块“资源”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合力,引导孩子向上。如通过家访、电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等形式,教给家长科学的教子方法,共商教育子女良策,达到对孩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从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学校德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德育出现问题归根结底是德育和智育的问题。有人曾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比作水和鱼:我们总是关心鱼的美味,却不曾想到喂养鱼的环境水,其实他们关系密切。但丁也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极其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育人,必先育德。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银河电子:布局军工和新能源有望迎爆发式增长 下一篇:略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