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风人 夏雨雨己

时间:2022-10-29 09:14:56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乘机从北京去澳门,遇到航班延误,机上乘客在停机坪苦等三小时。乐团四位大小提琴师即兴商定,为大家演奏了一曲德沃夏克的《美国四重奏》这样的故事,真是美丽。

更美丽的是他们脸上的欢乐与祥和,真诚自然。让人们在漫长焦灼的等待中,突然获得了几分钟的安宁。如沐春风,大抵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时刻。这片刻的演出,告诉我了我们舒展的人性和文明的光芒,有多么闪耀。

不过,若是你仔细看同机乘客拍下的视频,就难免沮丧。几位提琴师旁边的国人,有人忙着拍照录影,有人说话,有人发笑,还有人喊着再来一个。似乎全无意识,在这个时刻,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坐好,好好享受这一刻音乐的美妙。

类似的场景我们司空见惯,似乎并无不妥,也从未自问一声: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安静不下来呢?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从未遇到过一班规规矩矩乘飞机的人。每次都会有许多人,一俟飞地着陆还未停稳,马上急吼吼解开安全带、开手机打电话聊微信、站起来取自己的行李,生怕自己就晚了两秒钟。但这完全无用,飞机该滑行的还会继续滑行,空乘会过来要求起身者重新坐下,下机依然需要排队。除了暴露自己不守秩序缺乏教养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意义的焦虑对自己有何好处。

对安静的恐惧,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你乘出租车时,司机会拉上你聊天,如果你选择沉默,他们最通常的做法就是用无线对讲和相熟的同行聊天,互相打听对方在什么位置,拉到了什么大活儿,再咒骂一下今天该死的收入;如果你去朋友家做客,即使没有人看电视,主人大多也会任由电视机开着,仿佛没有背景声音就会显得冷清尴尬;更不用提写字楼的电梯,在密闭的狭小空间里连转身都困难,却永远有人在兴致勃勃地聊天。

学者们把这些习惯偏好归结为“农耕生活方式”的遗留影响,以此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更习惯制造噪音,以及对噪音的干扰不那么敏感。此外,中国不似欧美,看重隐私,也不同于日本有强烈的耻感文化,怕给社会添麻烦。传统生活习惯和无所顾忌的结合,让中国人成为一个安静不下来的民族。这一推论或许不无道理,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先天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双重缺失。

我们的学前和童蒙教育,没有教育过小孩子打电话要降低音量、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声叫喊同伴名字,成年之后,在生计中焦虑奔波,更少有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机会。人生定型,兼又在北枳南橘的大环境里,更不自知。

于是,优雅的中国人,不知道还能在哪里找到了。

上一篇:论石油抽油机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工具控的“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