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跨国者

时间:2022-10-29 08:09:36

封面跨国者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是文化、经济、政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迁徙、移民的历史。

最早的迁徙始于语言和文字尚未产生的时代,先祖们凭着双足长途跋涉,找寻水草肥美的居住地。

战乱和饥荒总是最直接的动因。每次王朝的更替往往意味着数以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于是留下后人津津乐道的“大槐树”等传说。

自唐朝而始,出海的渔民从沿岸向更远处冒险,远洋贸易更开拓了前往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通道,商人首先成为当地的流寓者。由于常年在海外过冬,他们被称之为“住冬”或“住蕃”。

在交通不甚便利的古代,通往海外的路途自然充满艰险,甚至可能有性命之虞,但在没有“签证”及繁琐入籍手续的前工业时期,一旦抵达陌生的彼岸,筚路蓝缕也好,白手起家也罢,希望总是存在的。

大规模的移民从清末民初开始。社会的动荡,瘟疫的横行,农民的穷困,令中国青壮年男劳力纷纷出国谋生,是谓之“下南洋”。被称为“猪仔”的契约华工,胸前打着印记,塞在狭窄、恶臭的船舱,被送往东南亚、欧洲、美洲诸国,从事铁路修筑、开挖矿场等工作,幸存下来的人便成为早期的华侨。

对更适应生存条件的本能向往,为移民者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他们披荆斩棘,智慧百出。

1949年,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但“共富”的许诺没能阻挡最初的逃离,与深圳一江之隔的香港,一时成为翘盼幸福生活的起点。

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国门重开。严格选拔的知识精英,带着被教化的优越感打量隔膜许久的西方;讲究实际的农民,则前仆后继地通过探亲、假结婚、“旅游”种种或合法或非法的方式,移民欧美。福州长乐、福清一带的乡村,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超越广东,成为新的侨乡。

这一风潮延续至今。

新世纪,“移民”更像是一种时尚:从汗牛充栋的学者、车房齐备的成功白领、手握重金的商界巨贾到节衣缩食的平足小民,都在蠢蠢欲动。至于中国特色的“裸官”,顶着他国国籍大演爱国戏的艺人等等也不足为奇。

中国移民者,是否正从最初的艰苦谋生,演变为当下的“用脚投票”?

上一篇:“人民代表”王云五 下一篇:“民”到“官”的德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