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技术

时间:2022-10-29 08:06:28

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技术

摘要 从育苗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嫁接和嫁接苗的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技术。

关键词 无籽西瓜;嫁接;育苗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004―8421(2012)02―151―02

嫁接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西瓜、黄瓜、茄子、番茄等多种瓜菜生产中,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瓜菜嫁接栽培技术要求高,嫁接操作难度大,栽培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为此,笔者将无籽西瓜的嫁接育苗技术进行了总结。

1 育苗前准备

采用嫁接育苗方式栽培无籽西瓜,长江流域一般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建棚育苗,在育苗之前,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1 品种选择优良的接穗和砧木品种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健壮嫁接苗的关键。因此,选择好合适的接穗和砧木品种是培育壮苗的前提。

接穗应当选择中晚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所选择的品种最好是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在栽培生产中连续多年表现较好的品种也可以选择。

无籽西瓜砧木应当选择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抗性好,与接穗亲和性好、对西瓜的品质和风味没有不良影响的品种,没有在无籽西瓜生产中试验、推广的砧木不能冒然使用。

由于无籽西瓜本身雄花花粉没有授精能力,互相授粉不能坐瓜,所以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普通有籽西瓜作为授粉株。授粉品种应选择花期长、花粉量足、植株生长旺盛的有籽西瓜品种,如华科授粉一号。注意授粉品种的果型和皮色与无籽西瓜要有明显区别。

1.2育苗地选择无籽西瓜的育苗地应当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没有种过瓜类作物、没有病菌、能灌能排的冬闲田作为育苗地。

1.3建棚栽培无籽西瓜,需要采用大棚进行育苗,苗床一般长10m,宽2.5m,外棚用竹篾和塑料布搭建,内棚用2m长的竹子和2m宽的薄膜搭建,棚建好后,铺上8~10cm厚的育苗土备用。

1.4配制营养土为了满足接穗苗、砧木苗和受粉苗苗期的养分供应,育苗前需要配制出营养土。选用连续5年以上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优质无病园土8份,加2份优质腐熟土杂肥混合配制成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优质硫酸复合肥500g、过磷酸钙500g、50%多菌灵或55%敌克松300g,充分混合均匀,堆闷1周后,过筛待用。

1.5填装营养土育苗一般使用10cm×10cm的营养钵或规格为54cm×28cm的72穴标准育苗盘,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满营养钵以后,整齐地放人棚内的育苗地点,如果用的是营养钵,钵与钵之间的缝隙要用营养土填实。

2 播种

选择晴天的上午播种,播种前,先将育苗盘浇1遍透水,等水下渗之后开始播种,每平方米播种75―100g。播种时,种尖朝下播入育苗盘中,然后在育苗盘上面覆盖1层2cm厚的过筛细土,播完后放入棚中,扣上小拱棚,将四周盖严压实即可。砧木播种一般比接穗播种晚7~10d。接穗、授粉、砧木3种瓜苗育苗数量的比值为4:1:5。

3 苗期管理

当25%~30%的种子破土时,即可揭去地膜,这时进入苗期管理阶段。

无籽西瓜容易带壳出土,所以每天早晨要趁种皮潮软时,用手或镊子小心将种皮去掉,注意操作时,不要伤到子叶和幼茎。

播种至出苗期间,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8~36℃,夜间温度控制在20~25℃;出苗到破心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破心至第1片真叶展开后,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6~18℃。当床内温度超过最高限度时,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当床内温度降到最低限度时,就当及时盖膜保温,防止冻伤幼苗。

无籽西瓜苗期要严格控制湿度,尽量不要浇水,如果床土干燥缺水,可以在晴天的上午用喷壶淋浇补墒。

4 嫁接

4.1嫁接时间

当接穗苗和砧木苗达到嫁接标准时,即可进行嫁接操作。无籽西瓜嫁接可采用靠接法,也可以采取插接法,但接穗苗和砧木苗的生长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是当砧木苗第1片真叶初展,接穗苗子叶初展时进行插接。当砧木苗子叶平展,接穗苗露出第1片真叶时进行靠接。

4.2嫁接前准备嫁接前,先准备好嫁接操作要用的工具:双面刀片、特制的扁竹签。无论采取何种嫁接方法,嫁接前,苗床要充分浇水,保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这是提高无籽西瓜嫁接苗成活率的决定因素,棚膜四周要压实盖严,防止降低湿度。

4.3插接方法

4.3.1插接法。插接时,先将砧木苗的真叶及生长点从基部削除,然后用竹签在砧木上方切削点与胚轴成30°~45°角斜戳深0.8cm小孔。接着,取出接穗苗,在子叶下1cm下胚轴往下削长0.8cm左右的楔形面。迅速拔出扎在砧木苗上的竹签,将接穗下胚轴斜面朝下准确地斜插入砧木孔内,然后用嫁接夹夹上,使接穗苗与砧木苗的切口四壁刚好贴合,注意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

4.3.2靠接法。靠接操作时,先除去砧木苗的生长点,在砧木苗的下胚轴上靠近子叶0.5~1cm处斜削一刀,深度至下胚轴的1/3~2/3,然后在接穗羁的相应部位向上斜切45°角,深度和切口长度与砧木苗相同,接着,将接穗苗的切口轻轻插入砧木苗的切口内,使切口完全完全贴合在一起,最后用嫁接夹固定上即可。

4.4嫁接后处理嫁接结束,立即将嫁接苗栽入育苗钵内,栽入深度应当距嫁接口1cm以上,防止嫁接口感染病害。嫁接苗和授粉苗要分开放置。随栽随浇水,并且随时盖好小拱棚遮阴。

5 嫁接苗的管理

5.1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是嫁接苗管理的重点,为了促进接口愈伤组织形成,苗床应当保持较高的温度。刚嫁接时,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6~28℃,夜间温度控制在24~25℃,7d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3~24℃,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在定植前7d,夜间温度可降至13~15℃。

5.2湿度和水分管理嫁接苗在愈伤组织形成以前,接穗的供水依靠砧木与接穗间细胞的渗透,因此必须保持好苗床的湿度,但嫁接后的第1天注意避免给苗床浇水或喷水,以免接口感染病害,以后棚内的湿度以膜内侧出现水珠为比较适宜,晴天要注意遮阴,避免太阳光直射影响嫁接苗成活,如果苗床干燥,应在早晨浇水。

5.3光照管理嫁接后,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苗床,以免引起接穗失水萎蔫,可以在塑料小拱棚外面覆盖草帘、遮阳网等不透光的覆盖物。要特别注意嫁接的当天和第2天必须遮光,第3天早晚除去覆盖物,以散射弱光照射30min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7d后只在中午遮光,10d后恢复一般苗床管理即可。

5.4摘除砧木萌芽嫁接苗砧木切除生长点以后,会促进不定芽的发生,所以要及时摘除砧木萌芽。在定植前,一般需摘芽3-4次。

5.5炼苗在定植前5~7d开始炼苗,选择晴暖天气浇1次水。然后揭除全部的覆盖物和薄膜,增加通风量,降低温度,适当抑制幼苗生长,增强嫁接苗适应能力外界环境的能力。炼苗期间,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或有寒流袭击,应加盖覆盖物保温。经过30~45d,当嫁接苗长出3~4片真叶时整个嫁接育苗工作即全部结束。

上一篇:二野政治部印刷厂的节约运动 下一篇:我要打破怕向“中国青年”投稿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