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

时间:2022-10-29 07:57: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

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报告显示,有76.9%的银行家认为,未来3年中小企业贷款产品是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银行家普遍认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有政策空间。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由来已久,而各级政府部门也一直不断出台相关文件予以支持,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融资方式,力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概念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面向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企业256家,融资总额1840.7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7家,占比为92.58%,绝大部分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此外,私募股权融资也已成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方式。

人民银行等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市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推出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一系列债券融资工具。截至2011年6月末,共有160 家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13.67亿元。

尽管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正在逐步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融资渠道,但是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仍需要一个过程,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仍比较低,并且近期内不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并且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多次为中小企业融资下发指导性文件,引导督促金融机构通过增加信贷资金投放、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且在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资产计算、存贷比指标考核等给予优惠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好的银行给予优先增设分支机构和差异化考核等支持,并明确提出允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这一系列政策将有效推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在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等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进下,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截至2011年6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 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9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8659亿元。

从上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间接融资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方式。而且,从行业方面看,直接融资比较适合高科技、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间接融资更加适合数量上占较大比例的从事商贸、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具有贷款利率高、综合收益高、贷款集中度低等特点,并且在监管部门出台多项鼓励措施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更加具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占用度低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和监管政策要求下,都有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的冲动,然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抵抗外部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是使得商业银行要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一)事前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应该是二手车市场。在二手车市场,由于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方不能确切了解二手车的真实性能,所以买方只能接受同类型二手车的平均价格。这会导致真实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车子只能被以平均价格出售,而高质量车子的卖方会认为购买价格过低,从而退出交易市场。由于高质量车子退出市场,而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就会明显下降,买方也只能以市场平均价格买到真实质量在平均水平或者平均水平以下的二手车。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商业银行面临同样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财务制度和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商业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而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缺少足够的经验,在信用风险方面也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

如果将贷款资金看作商品,那么资金的卖方是商业银行,而买方是中小企业。从卖方的角度看,目前商业银行会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而且一般来说,都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度和违约率都相对大型企业要高一些。因此,商业银行一般都会加大对中小企业借款主体的考查力度,提高包括利率在内的贷款条件,增加抵押物或其他担保形式。

从买方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中包含相对优质的低风险客户和相对劣质的高风险客户。低风险客户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会充分考虑偿债压力、资金成本和收益水平等因素,而不一定会接受银行相对比较高的贷款利率或其他条件。相反,高风险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则不会考虑这些因素,而是主要考虑能否获得贷款资金,所以会采取包括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伪造会计凭证和接受苛刻的贷款条件等手段,从而误导银行在风险判断上认为风险和收益能够匹配。

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对象上,往往是向接受包括高利率在内的贷款条件的高风险客户发放贷款,使这种经营业绩不好或者发展潜力不大的高风险客户获得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不断增大。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难以根据信用风险水平而进行准确地定价。

(二)事后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存在。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不严格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运用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甚至不按照约定期限偿还贷款等方面,一旦出现风险,便可能牺牲商业银行利益。

在建立信贷关系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管理往往延续对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很难观察到企业如何高效地对信贷资金进行利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不能把握实质风险。中小企业往往更会在利益驱动下,做出有损商业银行利益而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行为。

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不能进行有效投放或者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准确衡量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和定价。

三、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策略选择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作为外部力量解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充当信息共享、信用评级和信用保障的渠道。而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信用评级系统,从而能够准确衡量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且专门建立一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融资贷后管理和实时风险监测。

(一)监管部门牵头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

由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牵头引导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工作。征信系统必须能够包括中小企业的注册信息、股东信息、财务报表信息、财政和税务信息、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情况、进出口海关记录、金融机构信用记录等等。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在中小企业征信信息基础上,对其企业工商年检记录、商业信用记录、财政和税务记录、进出口海关记录和金融机构信用记录等进行考评,并根据区域经济信用情况、行业景气度信息等统一制定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标准和制度,并定期进行更新。与金融机构的内部评级相对应,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外部评级,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衡量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二)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它与商业银行传统的大中型企业融资业务在风险评估、担保措施、操作流程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信用风险评级、担保措施评估、操作管理流程和贷后监控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并最终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应通过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广泛采集中小企业信息,并以此数据基础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从而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反映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信用主体评级和包括担保措施评估、现金流监控、业务结构设计等方面在内的债项评级,从而充分反映该项业务的实际风险水平。

其次,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无法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或者符合要求的担保措施,商业银行应根据征信系统和外部评级情况,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要求,或者根据中小企业业务特点进行产品设计,通过结构性融资进行担保补偿,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能力评估。

第三,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都以传统信贷业务为基础,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往往具有单笔业务规模小、企业数量多、资料种类多等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仍执行原有的操作管理流程,则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影响成本收益比或者降低服务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应在贷前调查、风险审查和放款操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改善业务操作管理流程。

第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监控和日常贷后管理,要密切注意征信系统所反馈的外部信息,监控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企业日常现金流周转情况,关注担保物价值波动或者结构性融资流程执行情况,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且要加强对企业实际控制人信用情况的监测。

(杨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栾景龙,深圳发展银行)

上一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及原因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低碳消费公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