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2-10-29 07:00:53

新升本院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摘要 张家口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本院校,从自身定位出发,在过去四年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探索中,明确了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出“三全”专业特色,“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初步显现,为未来实现农村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全科培养 全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32

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自1998年南京晓庄学院首次招生至今,其“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的定位已经清晰。但是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近年来才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尚难以形成相对一致的培养模式和操作性建议。因此,针对本地区实际状况进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仍有其独特价值。

1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的确立与培养目标的演化

1.1面向基层农村培养全科小学教师的现实基础

张家口属于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尚有大量的小学教育师资缺口,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现实需求。

张家口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充分l挥学校自1984年以来既有的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办学优势,于2013年首批升本的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农村小学的全科型教师,该定位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能最大化发挥其应用价值。

1.2对“全科小学教师”内涵的不断深化认识

对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核心素质及功能的界定,业内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全科教师应能独立承担各门分科课程教学工作的,应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等学科教师的特征。有的强调全科教师应具有多学科的“全景视角”来全面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还有的不仅强调全科教师需教学科目“全”,还对其提出具有“学科融合的科学育人理念”以及“整体认知儿童的能力”的更高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对培养“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的意见,以及学习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科”经历了由能达到“文理兼教,语数、音美可各教一门”到“能胜任语数音美等多学科教学”的认识和深化。

1.3培养目标的基本确立

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经过对当地现实需求的了解、基于本校的定位及传统优势,以及对国内外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深入研究,到2016版为止,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三次调整,培养目标经过演化后确立为:“小学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主要面向基层农村小学,培养拥护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家乡,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小学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工作者。”

2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确立与实施

2.1培养方案的初步确立与调整

当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基本呈现为“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的特点。在专业建设之初,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并未能十分清晰,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培养目标的基本确立,从全科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都做了相应调整。

从课程设置来看,2013版初始培养方案为了实现“文理兼教,语数、音美各教一门”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学科专业课程分为“文科”、“理科”、“艺术”三大模块,其中艺术模块分为音乐和美术模块,学生从中二选其一进行修读。此外,在选修课程中设置大量艺术课程,希望通过必修和选修交叉修业的方式实现“全科”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任课教师及小学一线教师的调研,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全科”教学的能力,将艺术模块中音乐和美术课程进行了合并,使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基础课程都须进行必修课修读。

从实践课程的开设来看,小学教育初始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中延续了“普通话”、“三笔字”、“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训练”等传统师范类技能训练课程,还专门针对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进行了专门设置,但是对全科培养背景下的实践需求并未完全得到体现,尤其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还非常薄弱,教育见习实习活动的安排尚未完全从专科层次的培养思路上转变过来。在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及专家学者先进实践和理论经验的基础上,从2014版培养方案起,及时将以“实践取向”的课程设置理念融入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以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为主线开始打造贯穿学生四学年八学期学习全程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教学及管理技能以及全科教学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2培养方案实施的配套保障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课程的设置决定了需要调配全校资源才可能实施,因此,学院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初等教育系等单位为本专业提供支持。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广泛征集各专业模块任课教师的意见,从小学教育专业的规律和需求对课程设置及实施进行大量研讨,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说课、教案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

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落实需要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支撑。学校的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是学生进行日常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大赛的支持单位,在教师口语训练、微格教学训练、说课训练等各方面均有专业设施及配置。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更紧密围绕农村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当代政府积极争取,分别建立了一批城市小学实习基地和农村小学实习基地,支持学生进行日常见习、短期实习及顶岗实习任务,高校、地方政府、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初步显现。

3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特色的提炼

3.1全科培养

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突破了以往分科教学的局限,不仅打破了传统区分“文、理”的学科设置,而且加大了“艺术”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不仅拓宽了知识范围,而且加强了艺术修养,通过技能训练,小教学生大多能达到胜任小学“文、理、音、美”多学科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2全程实践

在实践教学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师范教育对教学基本功及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视,又紧紧追随当代教师教育对“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要求,围绕全科教学的现实需要,进行了包括岗位体验、岗位观摩、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见习、示范课及活动观摩、参与式短期实习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贯穿四学年八学期的全程实践,使学生在“理论一实践一反思”的不断循环过程中对教师角色意识、教学基本技能及全科教学能力均产生螺旋式提升。

3.3全面发展

经过四年的课内外的学习与实践,对处于高等教育序列的小W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不仅需达到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要站在未来小学教师的角度,要求其达到对未来从教所需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全科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及维护自身及调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水平以及一定的艺术修养水平,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4.1培养目标的未来演化趋势

(1)突出“全科”融合能力的培养。“全科”并非简单的学科的结合,而应培养师范生对全科课程的融合能力。如何针对性地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全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加强其全科课程的融合能力,并在未来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得以发挥,是我们努力的重点。(2)以关注儿童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意识的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面对的是正处于人生奠基阶段的儿童,在职前培养阶段,如何增强其对小学儿童的了解、认识,如何深化其对儿童的情感,如何促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真正具有“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意识,是我们教师教育者研究和探索的要务。(3)终身学习和在实践中反思能力的强化。在职前培养阶段,如何有效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切实提升其自身在行动中研究和反思的能力,是我们在未来的培养中有待强化的内容。

4.2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断演化,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调整,如何加强教师教育队伍的全科培养意识、“儿童中心”意识、终身学习和反思的意识,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下,立足张家口学院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探索出在未来培养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特色之路,是我们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上一篇: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PBL教学法用于临床药学的实践探究